您当前的位置: 湖南自考网 > 成人高考 > 成考本科资料 > 生态学 > 文章详情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第六章应用生态学复习资料及同步练习第二节

2018-08-22 12:01:34
来源:湖南自考生网

以下成考专升本生态学第六章应用生态学复习资料及同步练习第二节由湖南自考生网www.zikaosw.com收集、提供。更多复习资料及同步练习,可在我办网站成人高考”栏目中查看。

第六章应用生态学

复习内容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面对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他与自然的关系:是继续坚持传统的发展观念,还是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新模式。顺应世界发展的需要。

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共同起草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改变了过去把保护与发展对立起来和就保护论保护的做法,提出要把保护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认为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要合理利用生物圈,使之既要满足当代人最大持久的利益,又要保持其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求。这一思想虽经不断修改,但却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的长篇报告,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最终形成和这一思想的传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近百种,却很少有哪一个概念如同可持续发展概念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如此广泛的探讨和绚丽多彩的定义与解释。尽管在理论上,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生态学家和环境学家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理论模式,但以l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为标志,人类已跨出理论探讨的范畴,把实践“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目标。下面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①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较早的时候,可持续这一概念是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它旨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1991年,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联合举行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

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从生物圈概念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从自然属性方面表述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代表,即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态环境得以持续。

②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隋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且提出人类可持续生存的9条基本原则。在这9条原则中,既强调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www.zika osw.com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同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130个行动方案,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③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这类定义也有不少表达方式,不管哪一种表达,都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l989年巴伯在其著作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还有1990年皮尔斯提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然,定义中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科斯坦萨等人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动态的人类经济系统与更大程度上动态的、但正确条件下变动更缓慢的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意味着:人类文化能够发展;但这种关系也意味着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持在某些限度之内,以免破坏生态学上的生存支持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功能。”

④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除了政策和管理因素之外,科技进步起着重大作用。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无从谈起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的学者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www.zi kaosw.com以此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还有的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他们认为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水平差、效率低的表现。他们主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技术合作,缩小技术差距,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生产力。

⑤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曾主持由21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著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里程碑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需求,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需求,即“各种需要”的概念,这些基本需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这一概念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取得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公识。

2.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最早由美国密苏里大学土壤学家W.Albreche于1971年提出。此后,M.C.Merrill和M.K.Worthington等发展并充实了生态农业的内涵。M.K.Worthington认为,生态农业是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目标在于环境方面或伦理方面、审美方面不产生大的、长远的及不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系统。具体地说,生态农业必须具备以下七个最重要的条件:①生态农业必须是自我维持(包括能量、营养元素等)的系统;②生态农业必须实行多种经营;③生态农业的规模应该小一点;④生态农业单位面积净产量必须是高的;⑤生态农业在经济上必须是可行的;⑥必须在农场就地加工农产品并直接卖到消费者手里,以避免中间商从中分享利润;⑦必须考虑有利于保护农村自然优美的景观,使人和畜禽能健康地生活。

我国生态农业的概念是80年代初提出的,此后有大批科学技术人员及地方开始生态农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大的影响和声势。到90年代中期我国已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l200多个。

我国生态农业的兴起与发展,一方面受当前国际上替代农业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传统农业基础及农村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密切相关。而且,与国外相比,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相当快的,从其发展历程上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80年代初期到中期为生态农业思想宣传及小型试验阶段,这一阶段从理论上探讨国外生态农业模式,并与我国传统农业进行比较,从实践上开始了生态农户和生态村的建设,提出诸多模式、技术及操作方法;

第二阶段,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为生态农业正式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涌现出大量的生态农业建设典型,而且由从前的生态户和生态村规模扩大到生态乡和生态县,这些典型模式多样、作法各异,但其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表现突出,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肯定和重视,使生态农业建设从试验探索阶段开始向有计划示范推广阶段发展;

第三阶段,从90年代初到中期,为生态农业正式发展阶段,从中央到地方把生态农业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战略任务,并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措施。

中国生态农业追求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与西方生态农业排斥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的作法不同,中国生态农业是以提高生产力及效益为基本目标,遵循农业生产中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结合,核心是注重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环境的保护,符合我国具体国情,因此,在实践中易于发展。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①生物共生互惠以及立体布局技术:包括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等的共生互惠和立体布局,如稻田养鱼,蔗田种蘑菇,鲢、鳙鱼和草鱼、鲫鱼、河蚌混养等。

②物质与能量的良性循环与再生技术:如基塘循环模式、种养循环模式、种养加循环模式等。

③资源的综合开发技术:包括太阳能利用技术(如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等)、生物能利用技术(如沼气等)、农业副产品利用技术(如用农业废弃物培植食用菌、用作物秸秆加工工艺品等)等。

④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技术:包括病虫杂草的生物防治技术,通过作物的间套轮作、不同耕作方法和利用各种物理、机械方法防治病虫草害等。

⑤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技术:包括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如等高种植、免耕少耕等)、农业工程改造技术(如梯田等)、生物工程治理技术(如种植香根草篱、间作套种绿肥和牧草等),其中生物工程治理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既省力、省钱,又富有成效的最有前途的方法。

⑥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自净技术:如人畜粪尿还田,田边和村边种植防护林带,鸡(粪)一猪(粪)一鱼(塘泥)一作物(农副产品)一鸡、猪食物链技术。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是          的影响。(  )

A.酸雨

B.烟雾
C.温室效应

D.荒漠化

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          产生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汽
D.臭氧

3.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  )

A.二氧化碳
B.氧化亚氮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硫

4.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是          。(  )

A.以石油为主

B.以煤炭为主
C.以天然气为主
D.以新能源为主

5.由于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干扰,致使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引起          。(  )

A.土地退化
B.土壤污染
C.生态平衡失调
D.土地沙化

6.“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用标准是          。(  )

A.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l0%以上

B.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l0%以上

C。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l0%以上

D.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l0%以上

二、填空题

1.温室气体主要有                                                等。

2.引起气温变化的因子有                  两种。

3.当代世界的能源危机指的是                           等化石燃料的危机。

4.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是符合         式增长模型。

5.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是                  

6.今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         农业。

7·由于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导致人体出现非正常疾病和有害的生理过程,使人类生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下降的现象叫         

三、简答题

1.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简述全球生态环境闻题。

3.简述世界人口问题的体现。

4.简述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

四、论述题

试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C 4.B5.A6.B

二、填空题

1.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一氧化氮

2.自然因子人为因子

3.石油天然气煤

4.指数

 5.非洲拉丁美洲

6.生态

7.人体退化

三、简答题

1.(1)在能量供求方面,多数能量需求都在温带地区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大部分能量都用于

取暖和降温,所以,气温的变化影响着熊量的需求。

(2)气候变暖的严重的后果是北冰洋飘浮海冰和南极西部冰山的融化,海平面将升高。

(3)世界生物群落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尤其是温度和降雨。

(4)由于沿岸和表层水温升高,造成海洋上升流减少,相应产生表层水体营养不足,可能造成秘鲁、加利福尼亚(美国)、纳米比亚、索马里、毛里塔尼亚沿海捕鱼量的下降。

(5)全球变暖可能造成某些疾病发病率的升高。

(6)气候变暖将影响食物生产的分布和稳定牲,农业生产力和贸易都可能受到影响,

2.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人口;(2)粮食;(3)污染;(4)酸雨;(5)荒漠化;(6)全球变暖;(7)臭氧层破坏;(8)能源短缺;(9)资源破坏;(10)生物多样性丧失。

3.(1)人口数量的急增,数量增长不平衡;

(2)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不协调;

(3)人口城市化;

(4)人口健康状况下降。

4.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主要包括:

(1)生物共生互惠以及立体布局技术;

(2)物质与能量的良性循环与再生技术;

(3)资源的综合开发技术;

(4)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技术;

(5)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技术;

(6)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自净技术。

四、论述题

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即所谓“生态持续性”它主要指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2)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www.zikaos w.com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真正的发展必须包括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人权的发展环境。

(3)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这类定义均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看成是经济发展。当然,这里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4)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倾向这一定义的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更多成考专升本复习资料可查看我办湖 南自考生网成人高考”栏目。

 

湖南学历提升报名热线:
蒋老师QQ咨询 QQ咨询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2024年自考、成考、网教报名进行中,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自考生网微信公众号、客服咨询号,即时获取湖南自考、成考、网教最新考试资讯。

  • 湖南自考官方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免费拿资料

  • 微信扫一扫咨询

  • 微信扫一扫咨询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联系方式 :QQ(393848300)

3、如转载湖南自考生网声明为“原创”的内容,请注明出处及网址链接,违者必究!

市区导航: 长沙市自考  |   株洲市自考  |   湘潭市自考  |   衡阳市自考  |   邵阳市自考  |   岳阳市自考  |   常德市自考  |   张家界自考  |   益阳市自考  |   郴州市自考  |   永州市自考  |   怀化市自考  |   娄底市自考  |   湘西州自考  |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各高校,真实可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实际政策和官方公告为准!

湖南求实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230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