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湖南自考网 > 教材大纲 > 考试大纲 > 文章详情

湖南自考本科09098 中国医药史考试大纲

2018-04-29 09:45:42
来源:湖南自考网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医药史

(课程代码:09098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组编

2018年7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医药史 课程代码:09098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国医药史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本科)专业的选考课程,是研究中国医药学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掌握中医学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理解中医学特色形成的原因和本质,学会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事物,解决问题,揭示中医学的发展规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对中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论述,考生应对中医药学专业有个整体了解和把握,认识中医药学体系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并且能够以史为鉴,增强考生的中医学人文精神,提高其民族自豪感,提高多角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为中医药发展奋斗创新的专业理想。

基本要求:www.zika osw.com

1、了解社会结构和经济文化、科学状况、意识形态与医学发展的关系。

2、掌握历代医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成就。

3、掌握各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的贡献与成就,学习其中医精神。

4、了解中医学的发展规律。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应在各门专业课开设之前开设。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考生端正本专业的学习态度,深化专业思想,掌握专业的学习方法,为考生提高中药学的专业素质,学好其他各门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明确《中国医学史》课程的性质及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

2、掌握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的概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掌握中医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重点识记:不同时期的主要代表性成就。

理解:不同时期成就的特点与背景。

(二)熟悉中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次重点)

理解:各阶段的历史过程与特点。

(三)了解中医学的学术特点(一般)

理解:中医学的观念系统、理论体系、技术系统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医学起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史实。

2、熟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批判各种错误的医学起源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掌握原始人类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所积累的医药经验与知识。(重点识记:重要的卫生保健与医药知识。

理解:考古与神话传说(本大纲由湖 南自考生网提供)

(二)熟悉多种医药起源论(次重点)识记:各种不同的医药起源观点。

理解:不同医药起源观点的背景特点。应用:分析批判各种错误的医学起源论。

(三)了解中医学起源的地域与人文因素。(一般理解:中医学起源的地域人文因素。

 

第二章早期的医药卫生知识和实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早期医药卫生实践和逐步总结起来的医药知识。

2、认识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哲学思想对中医学术方向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掌握各方面的医学知识。(重点)

识记:《诗经》、《山海经》的药物记载;酒、汤剂的发明和应用

理解:各种史籍记载的对疾病的认识何诊治水平等;当时的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

(二)熟悉医学理论的萌芽。(次重点)

理解:介绍相关的哲学思想及其对中医理论形成的影响。

应用:分析中医学各方面理论萌芽的学术方向特点及其原因。

(三)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介绍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一般)理解:社会背景。

第三章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医学术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相关因素。

2、理解“四大经典”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3、掌握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和辨证论治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四大经典的内容与意义。(重点识记:四大经典的作者、内容。理解:四大经典的成书背景。

应用:四大经典的意义。www.zikao sw.com

(二)诸汉墓出土医书的内容和价值;中医理法方药学术体系和辨证论治原则。

(次重点)

识记:诸汉墓出土的医书书名及内容。理解:诸汉墓出土的医书的重要价值。

应用: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和辨证论治原则的内容和特点。

(三)该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状况。(一般理解:社会背景。

 

第四章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此时期中医学以临床实用经验为主流发展内容的特点。

2、熟悉医学各科的发展状态及取得的成就。

3、了解此时期的主要医家和医学著作。(本大纲由湖 南自考生网提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综合方书的编撰;药物学的发展;临证各科的发展与特点(重点)

识记:《肘后救卒方》、《千金方》、《外台秘要》为主的方书发展状况;药物学的发展主要代表成就;临证各科产生的主要代表著作的作者、书名、内容。

理解:药物学的发展特点。

应用:临证各科的发展成就与特点。

(二)医籍整理和注释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脉学和病源证候学成就。(次重点识记:《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注释成就。

理解:《脉经》、《诸病源候论》的内容与成就。

(三)该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状况;中外医药交流(一般)识记:隋唐时期的医学教育与医政制度。

理解:社会背景。中外医药交流。

第五章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宋元医家创立新说的主要内容,明确这种学术思想和理论创新对中医学术体系发展完善的意义。

2、认识宋元时期医学发展呈现的理论研究的热潮。

3、了解中医学在医政建设、古籍整理、方书编撰、药物发展及临证各科等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派争鸣与各家学说及其意义;药物学的发展。(重点)

识记:药物学取得的成就与代表作;学派争鸣与各家学说代表人物与学术思想。

理解:药物学发展的新趋势与意义。应用: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与意义。

(二)古医籍的整理与方书发展的成就;医学各科的成就。(次重点识记:《伤寒论》的发挥与研究;医学各科的代表作与内容。理解:方书的编著与发展成就;针灸学的成就。

(三)该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状况;医政设施的进步;中外医药交流。(一般)

识记:宋代医政机构的举措与进步。理解:社会背景;中外医药交流。

 

第六章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医学的鼎盛时期取得的相应进步和成就,

2、解本时期在药物学、传染病学、解剖生理学方面新的探索方向与创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医学的创新趋势(重点)

识记:药物学、传染病研究、解剖生理学的成就与代表作;理解:温病学说与人痘接种术。

应用:本草纲目的成就。

(二)中医学的成熟与昌盛。(次重点)

识记:临证各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理解:医学著作、杂志、学术团体的发展;医师制度与卫生预防的成就。

(三)该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状况;经典医籍注释;中外医药交流。(一般)

识记:经典医籍注释的代表者与代表作。理解:社会背景;中外医药交流。

 

第七章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近代对中西医关系的探索和中西汇通派的成就与局限,明确中西医的关系已成为近代中国医学史的新问题。

2、了解近百年中医学发展的一般状况。

3、认识西方医学传入与传播是中国医学历史上的新事物,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简述社会背景与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状况。

2、从医学文献,医药著述和方剂学以及临证各科各方面介绍中医学发展的一般状况。

3、介绍西方医学的传入与发展情况。

4、论述中西医汇通与中医科学化思潮及意义。

(一)中医学的一般状况;中西医汇通与中医科学化思潮。(次重点)

识记:医学文献,医药著述、方剂学、临证各科各方面的中医药发展状况。理解:中西医汇通与中医科学化思潮及意义。

(二该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状况;西方医学的传入与发展(一般理解:社会背景了解;西方医学的传入与发展情况。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指定教材:

中国医学史,常存库、张成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第3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

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自考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绪论

绪论

2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6

第二章

早期的医药卫生知识实践

10

第三章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

12

第四章

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

12

第五章

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

12

第六章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

10

第七章

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

8

合计

72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45%“理解”为

45%“应用”为10%www.zi kaosw.com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0%,次重点占30%,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世界最早准确描述沙虱病的是(本大纲由湖 南自考生网提供)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下列不属于《脉诀》中所描述的24脉的有

A.牢脉 B.散脉 C.代脉

D.数脉 E.革脉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作者是,《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是。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翰林医官院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对儿科学有何贡献?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试述《神农本草经》的主要内容与成就。

湖南学历提升报名热线:
蒋老师QQ咨询 QQ咨询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2024年自考、成考、网教报名进行中,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自考生网微信公众号、客服咨询号,即时获取湖南自考、成考、网教最新考试资讯。

  • 湖南自考官方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免费拿资料

  • 微信扫一扫咨询

  • 微信扫一扫咨询

免责声明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联系方式 :QQ(393848300)

3、如转载湖南自考生网声明为“原创”的内容,请注明出处及网址链接,违者必究!

市区导航: 长沙市自考  |   株洲市自考  |   湘潭市自考  |   衡阳市自考  |   邵阳市自考  |   岳阳市自考  |   常德市自考  |   张家界自考  |   益阳市自考  |   郴州市自考  |   永州市自考  |   怀化市自考  |   娄底市自考  |   湘西州自考  |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各高校,真实可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实际政策和官方公告为准!

湖南求实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230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