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湖南自考网 > 复习资料 > 艺术学类 > 文章详情

湖南自考动画设计专业:03511中外电影史考前重点复习资料(5)

2017-07-16 19:39:00
来源:湖南自考生网
湖南自考动画设计专业:03511中外电影史考前重点复习资料(5

 

第五章 沉思与成熟(1945-1955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诞生的背景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是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的,在世界电影史上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勃兴是西方世界战后最重要的现象。---乔治·萨杜尔

意大利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意大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陷入了崩溃,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失业、贫穷、犯罪等。意大利电影工作者有感于现实社会的严峻形势,拍摄了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影片,以反对法西斯战争,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为主题,并以朴实、真挚的风格展现战后的意大利现实

(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论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极具个性的创作理论,它完全以崭新的独特的表现风貌,突破了以往西方电影的部分传统和陈规。

1.题材内容---还我普通人

罗西里尼在对待什么是新现实主义问题时说:“我认为它首先是一个观察世界的道德立场,它后来变成一个审美立场但它是从道德开始的。”新现实主义从道德立场出发决定了他们对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提出“还我普通人”的口号。影片大量反映普通的工人、农民、小市民和城市知识分子他们普通的生活,一般涉及到战争问题、失业问题、贫困问题、退休老人问题等。

2.拍摄手法---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

作为现实主义理论的严格实践者,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的美学特征之一,就是力求场景的逼真感。在对场景逼真感追求的过程中, 提出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理论主张。几乎所有的新现实主义影片都是把摄影机搬到实地去,在简陋的街巷、故事的实际发生地、贫民窟、破产的农场、倒塌的楼群中进行拍摄。

安德烈·巴赞

安德烈·巴赞(1918418-19581111日),法国《电影手册》创办人之一,二战后西方最重要的电影批评家、理论家,被誉为“法国影迷的精神之父” 、“新浪潮电影之父”、“电影的亚里士多德” 。巴赞在1940年代到195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影评和电影评论,集结成四卷本《电影是什么》,已成为电影理论史上的经典著作,是二战后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发展的一块基石。巴赞推崇现实主义美学,发现并阐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的重要价值,阐述了蒙太奇与景深镜头在电影语言中的重要性与辩证关系,提出了长镜头理论,丰富并总结了作者论,在巴赞与《电影手册》的推动下,法国电影在二战后兴起了新浪潮运动。

(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人物及作品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年)

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1947年)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 (1948年)

桑蒂斯:《罗马11》 (1951年)

罗伯托·罗西里尼(1906-1977

他的创作表现出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者的最初的题材兴趣,即新现实主义与战争的直接关系。他几乎是在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着手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构思。

罗西里尼的这部影片体现了“新现实主义运动”美学的所有主要元素:写实主义的、逼真的场景,由职业和非职业演员扮演的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社会问题,体现日常生活韵律的插曲式情节,以及隐蔽自然的摄影和剪辑技巧

罗西里尼在影片中塑造了传教士、共产党人,以及那个平民妇女等真实感人的银幕形象,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悲剧性角色。影片在通过刻画这些人物的同时,展示出整个罗马贫民区生活情况。

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的出现,根本地改变了意大利电影的创作道路和思路,人们把罗西里尼称作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而《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则成为新现实主义的一部奠基之作。

鲁诺奇·维斯康蒂(1906--1976

维斯康蒂由于《沉沦》 1942年)一片而脱颖而出,以一种新的观点、新的电影风格,冲击死气沉沉的意大利电影,并赢得了许多的新现实主义的追随者,因此获有“新现实主义之父”的美称

《大地在波动》是他的又一部极为成功的影片。影片表现了西西里岛的一个小渔村的渔民们,因无法忍受剥削、勒索而愤起反抗的故事。

《大地在波动》完全使用真实的外景拍摄,影片中的渔民也选择了非职业演员的真正渔民。这些都符合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外形特征。然而,维斯康蒂还同时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追求,他以近似纪录式的写实主义,以长镜头和变焦镜头的手段处理,以画面景深镜头的浓郁诗意,将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起来。

德•西卡(1902--1974

他是一个诗人、评论家。他在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中,特别是与柴伐梯尼的成功合作,使他们的影片成为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中最为充分、最为动人和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作品。

《偷自行车的人》,故事来自于一个极其普通的新闻报道,描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孩子,在罗马街头奔波了24小时,寻找他们那被丢失的自行车,结果却是一场空。这段在报纸上只有两行字的东西,在由德•西卡的影片中,却形成了一幕极为感动人的悲剧。

《偷自行车的人》影片揭示了意大利社会——失业的困扰、道德的堕落及现实的混乱。虽然影片的语调是温和的,但感情冲突却是强烈的;故事虽是简单的,但社会含义又是极其深刻的。

《偷自行车的人》影片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实景拍摄上,如主人公破旧的服装、简陋的住房、罗马脏乱的街道、匆匆往来的行人等,还表现在采用了直接叙述的手法,以丢失的自行车为线索,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表现出社会的贫困、危机以及它们带来的后果:失业、黑市、卖淫、人的自私等,并通过这些表象去揭示政治的、经济的甚至哲理的深层内容。

关于《偷自行车的人》的制作,德·西卡曾提到:一个美国制片商曾提供他数百万美元来拍摄,还提出让卡莱·格兰特来扮演男主人公安东尼奥,但他拒绝了那笔资金,也拒绝了那个明星。而使用低成本制作,用一个真正失业的炼钢工人扮演了那个绝望的父亲。

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最典型和最突出的代表作品。

德·桑蒂斯(1917-

他的《罗马十一时》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影片的素材来源也是取自于一个新闻报道,即根据罗马沙依沃大道的楼房倒塌的真实事件,编写而成的电影剧本。故事也同样是非常简单的,战后一家公司招聘一名打字员,结果却有上百人前来应聘,楼房倒塌酿成一场悲剧。

德·桑蒂斯的这部影片,同我们前面谈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制作者的影片有所不同,他使用摄影棚,并采取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的混用(这与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部分相同)这应该被看作是由于作品的复杂背景和人物众多的银幕形象的特点所决定的。楼房倒塌的场面不可能在实际危险的环境中完成,这显然是出于安全的需要。而人物众多,性格各异,笔墨却很有限,也需要具有演技经验的演员

这些在制作上的考虑和安排虽说和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有所区别,但是,影片在整体风格上却是与新现实主义的作品相统一。特别是影片的取材方式、主题内容的表现、视听声画的处理,以及人物的现实遭遇、内心痛苦的揭示等等,都是与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相一致的。因此,《罗马十一时》同样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十分突出的代表作品

柴伐梯尼(1902-1989

在新现实主义影片的创作中,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既是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理论家,同时又是杰出的剧作家——西柴列·柴伐梯尼。

 “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这一口号最初是由柴伐梯尼提出的,他认为:既然新现实主义要反映普通人的生活,从生活本身寻找艺术的题材,最重要的就是要缩短银幕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表现真实事件的同时展现出真实的环境和背景,真人真事必然发生在人们身边,发生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环境中。

柴伐梯尼曾在1942年就参与了波拉塞尼的影片《云中四步曲》和德·西卡的《孩子们在注视我们》的编剧。以后又在创作的高峰期与德·西卡合作,编写了由德·西卡拍摄的《擦鞋童》(1946年)、《偷自行车的人》、《米兰奇迹》(1951)和《温别尔托·D等所有重要影片的剧本。另外还为德·桑蒂斯的《罗马十一时》,维斯康蒂的《小美人》等许多的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进行了编剧。他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创作的中间力量,为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征及其局限性

1.内容特征

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主要表现了人类对于生存的四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1)反对战争,以及侵入他们国家的那种致命的政治混乱;

2)反对饥饿;

3)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

4)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

所以,新现实主义主要是从人道主义的高度对普通人的生活进行审视,批判了不公正的社会结构,以及被这个社会所扭曲了的人的基本关系 。

2.形式特征

1)纪录性

主要表现为:实景拍摄

             非职业演员

对于现实密切关注,并在电影作品中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的再现。《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十一时》都是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例子。

巴赞称新现实主义的影片的纪录性,具有极为特殊的美学价值。

(2)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运用

在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长镜头的运用作为表现空间真实的手段,起到了突出影片形式与风格的独特作用。这既体现了创作者忠实于自然的客观性,又使影片获得了现实真实的透明性,最终消失了自我的主观性。

与长镜头相适应,景深镜头得到了发展。

(3)地方方言的运用

这也是新现实主义追求纪录和写实主义的一部分(受到了爱德华多·德·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的影响),同时,也是民族电影追求声音效果表现的极为突出的一种手段。

3.叙事特征

1)按照自然时间顺序叙述

2“去戏剧化”的叙事处理:情节松散,无因无果,高潮低调化、所有事件不分主次,一一展开。

3开放式的结局,没有出路的结尾

4.理论特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口号:“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柴伐梯尼

巴赞从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总结和分析中,形成了长镜头理论和纪实电影美学的理论主张。

5.局限性

1片面强调经验的直观性,忽视了理性的分析

2不给出路的结局带给电影悲观的情绪

3摄影的平铺直叙降低了电影语言的艺术性

 

湖南学历提升报名热线:
蒋老师QQ咨询 QQ咨询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2024年自考、成考、网教报名进行中,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自考生网微信公众号、客服咨询号,即时获取湖南自考、成考、网教最新考试资讯。

  • 湖南自考官方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免费拿资料

  • 微信扫一扫咨询

  • 微信扫一扫咨询

免责声明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联系方式 :QQ(393848300)

3、如转载湖南自考生网声明为“原创”的内容,请注明出处及网址链接,违者必究!

市区导航: 长沙市自考  |   株洲市自考  |   湘潭市自考  |   衡阳市自考  |   邵阳市自考  |   岳阳市自考  |   常德市自考  |   张家界自考  |   益阳市自考  |   郴州市自考  |   永州市自考  |   怀化市自考  |   娄底市自考  |   湘西州自考  |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各高校,真实可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实际政策和官方公告为准!

湖南求实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230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