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湖南自考网 > 复习资料 > 文学类 > 文章详情

2017年湖南自考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00536复习资料(4)

2017-06-05 18:56:23
来源:湖南自考生网

2017年湖南自考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00536复习资料(4)

第四单元

介词

l 于(於、乎)文言文中,“于”是一个纯粹的介词。介词“于”也写作“於”“乎”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或涉及的范围,可译为“在”“从”“向”“到”“在……方面”。

引进动作发生时间的,如“子於是日哭,则不歌”。引进动作发生或到达的处所,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范围,如“敏於事而慎於言”。

2) 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给”或“对于”  如“凡诸候有四夷之功则献於王”

3) 用在形容词或少数表心理活动动词的后面充当补语,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更……”。例:苛政猛於虎也。

4) 用在被动句的动词后面,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

l 

 “以”本来是动词,它的基本意义是“用”,如“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1 介绍动作行为凭藉的工具、手段、条件、依据,可译为“用”“拿”“凭”“根据”。

例: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以戈逐子犯”中,介词“以”介绍的是“逐”的工具。

2 介绍动作行为所处置的对象或涉及的人。“以”介绍动作行为所处置的对象时,相当于“把”。

例: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壁

“以”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时,常有“率领”的意思。

例:宫之奇以其族行。

3 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动机,可译为“因为”。

例: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以”表示原因,也可认为是抽象的凭借

4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

例:文以五月五日生。介绍孟尝君出生的日期,用介词“以”引介

1.1 介词“以”还常与动词“有”“无”(亡)组成“有以”“无以(亡以)”等凝固用法。

1.2 “有以”相当于“有东西(或办法)用来……”。如: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指无法报答的意思

1.3 “无以(亡以)”相当于“没有东西(或办法)用来……”。如“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指没有东西用来举行缩酒仪式。

l 

“为”在古代原是一个意义非常广泛的动词,音wéi,虚化为介词后,除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主动者时读音仍为wéi外,其余的介词用法读音均为wèi。

A. 介绍动作行为关联的对象。“为”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可译为“给”“替”“帮”

例:及庄公即位,之请制。

B. 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目的。

介绍动作行为原因的“以”可译为“因为”。

  例:天行有常,不尧存,不为桀亡。

  介绍目的的“以”可译为“为”“为了”。

例:天下熙熙,皆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 在被动句里,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可译为“被”。  例:免不可复得,而身宋国笑。

有时,介词“为”省略宾语,即不出现行为的主动者,这样“为”就直接与动词连用,来表示被动。

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戮没”就是“被戮没”

l 

  介词“与”也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D. 介绍出动作行为发出时所涉及的对方。可译为“和”“同”“跟”等。

例:沛公曰:君安项伯有故?中“与”介绍出动作“有故”所涉及的对方,即“项伯”。

介词“与”的宾语也可以省略,如“天方授楚,未可”中,“未可与争”即“未可与之争”的省略。

E. 介绍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可译为“为”“替”“给”。

例:陈涉少时,尝人佣耕。

F. 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跟……相比”“对……来说”。

例:受时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G. “与”和疑问代词“孰”搭配使用比较,后来形成一个固定结构“孰与”,大致意思是“和……比谁(哪一个)更……”。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连词

l 

1 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两项之间的关系为并列或递进关系。“而”连接并列关系可以译为“又”或不译,连接递进关系可以译为“并且”“而且”。

例:公子鲍美而艳。

例: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这时的“而”可译为“关且、而且”等

2 表示前后两项动作行为在时间上有先后承接或事理上有原因、条件、目的等关系。

例:觉而起,起而归。“而”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先后承接关系。

例:止子路宿,杀为黍而食之。“而”连接的两项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3 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前后两项动作行为或性状在整理上是不一致的,相反的,带有表转折的意味。可译为“却”“但是”等。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而”表示前后两项是转折的关系,可译为“却、但是”

4 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语,表示偏正关系,“而”可以不译。

  例:启呱呱而泣。

5 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转折或假设关系。

例: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

例: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l 

连词“以”从介词“以”虚化而来的,“以”的连词用法主要有:

1 连接形容词和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

例: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2 连接动词和动词,表示前后两个动作行为是一前一后的承接关系。

例: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

3 “以”连接先后两个动作行为,表现为后一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表示目的可译为“来”

  例:君人者将昭德塞达,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表示结果可译为“以致”

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4 连接因果复句,“以”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

5 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前者是动作行为进行的条件、方式、状态等。

例: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潜师”说明“来“的方式

6 “以”还可以连接名词与时间方位词。

例: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

“以”的连词、介词用法易於混淆主要有两种情况。

l 

  连词“与”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两种:

1 连接名词性词语,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

例:请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白璧往。

例:王使问礼于左师子产

2 用在固定格式,和“不如”“宁”“孰若”等词连用,构成“与……不如……”“与……宁……”“与其……孰若……”等格式,表示选择关系。

例: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

例:人刃我,自刃

“与”既是连词,又是介词,很容易混淆,从以下两点可以辨认:

1 看位于“与”前后的两个词语在不改变原句基本意义的前提下是否可以位置互换,能交换的,说明它们是并列关系,“与”是连词;不能交换的,说明它们是主次之发,“与”是介词,如“蜩与学鸠”为并列关系,“吾与先君言”中“吾”和“先君”有主次之别。

2 看在不改变原句基本结构前提下,“与”前能否插入其他修饰成分:能插入的,说明“与”仅与后面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与”是介词;不能插入的,是连词。如“孙膑尝与龙涓学兵法”,在“孙膑”和“龙涓”中插入了修饰成分“尝”,“与”是介词。

l 

1 连接两个谓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事理上的承接关系,时间上有先后顺序,存在假设或条件关系,可译为“那么”“就”。

例:於是至则围王离

2 在并列的分句里,表示对各种情况的列举和对比。一般不必译出。

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 表示后一项情况的出现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所未料到的,可译为“原来已经”“竟然”。

  例: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4 前后两项含有转折意味,可译为“却”

例: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

5 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倒是”

例: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

6 表示假设和结果关系,可译为“如果”

例:使君所言公事,之曹与长史议之,吾且奏之,则私,吾不受私语。

l 之(大部分为连词,小部分为代词)

1 “之”连接定语和名词中心语,构成名词性的偏正结构,可译为“的”或不译。

例: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於难。

2 连接主语和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1.1.  “之”连接主语和谓语而成的名词性偏正结构充当状语,主要是表示时间上的修饰,可译为“……的时候”。

  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2. 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文:

  例: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l 虽然、然而、然则

(一) 虽然

1.1 “虽”是表示让步的连词,意思是“虽然”或“即使”。

1.2 “虽”还可以表示假设性的让步,即设想即使某种情况出现,也不能改变后项的结论,可译为“即使”“纵然”。

例:虽九死其犹未悔

2 组成凝固形式“虽然”,意思相当於“虽然如此,……”

例: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二) 然而

一.1 “然”总结上文,“而”引起下文的转折。意思是“虽然如此,但是……”“这样却”。

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 然则

三.1 “然则”是代词“然(如此,这样)”和表示顺承的连词“则(那么、就)”的搭配使用,意思相当于“既然如此,那么(就)……”。

l 知识点

1. 古代汉语的介词是从下面(动词)类虚化而来的。

2. 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若躧,今去西河而泣,何也?“放弃”

3. 丈人归,酒醒而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责备”

4. 荆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突然上涨”

5. 任座趋而出。及翟黄。“按顺序”

6. 赵太后用事,秦攻之。“新近”“加紧”

7. 入而徐,至而自“小步快走”“道歉”

8. 老臣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食,和于身也。今“近来”殊“特别”“勉强走一步”  qtdn“喜爱”

9.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施与恩惠”

10. 秦王怫然怒,謂唐睢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愤怒的样子”

11.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吉凶的征兆

12.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仔细地看”

l 说明下列句中加着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1. 魏文侯燕饮,皆令诸大夫论己。言:“君之智也。”无定代词,“有的人”

2. 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壞都舍。“如”的借字,“好像”

3. 此吴起之先见而泣也。····的原因”

4. 是必夫奇鬼也,我嘗聞之矣。副词,“本来”

5. 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見之。连词,连接并列的动词

6. 长驱到齐,晨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见之。两个而是连词

7.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两个而是连词

8. 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即使”

9.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徐公。介词,镇引进比较对象“比”

 

如果考生对湖南自考(短线)、成考、网教报名”有什么疑问,可及时联系报名指导老师或者QQ咨询在线老师  

非湖南自考室报名的考生,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你所报考的报名点或主考院校。

报名电话:0731-8206356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湖南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报名地址: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天心区自考成招办:湖南自考室

 

 

湖南学历提升报名热线:
蒋老师QQ咨询 QQ咨询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2024年自考、成考、网教报名进行中,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自考生网微信公众号、客服咨询号,即时获取湖南自考、成考、网教最新考试资讯。

  • 湖南自考官方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免费拿资料

  • 微信扫一扫咨询

  • 微信扫一扫咨询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联系方式 :QQ(393848300)

3、如转载湖南自考生网声明为“原创”的内容,请注明出处及网址链接,违者必究!

市区导航: 长沙市自考  |   株洲市自考  |   湘潭市自考  |   衡阳市自考  |   邵阳市自考  |   岳阳市自考  |   常德市自考  |   张家界自考  |   益阳市自考  |   郴州市自考  |   永州市自考  |   怀化市自考  |   娄底市自考  |   湘西州自考  |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各高校,真实可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实际政策和官方公告为准!

湖南求实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230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