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湖南自考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类 > 文章详情

文学类毕业论文:论评价言语行为属于断言还是感言

2019-08-04 09:46:00
来源:湖南自考网www.zikaosw.com

        每年的毕业论文都是令众多考生头痛的一件事,湖南自考网小编为文学类专业的考生,收集整理了“文学类毕业论文:论评价言语行为属于断言还是感言”,以供考生参考。

        言语行为理论由 J. Austin 于 1962 年提出,是语用学方面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J. Austin 在其哈佛大学的系列讲座中提出以言行事,是以为言语行为,例如,拒绝、请求、道歉等等.言语行为不仅将拒绝、请求、道歉看作一句话或一段发言,更主张其是对拒绝行为、请求行为、道歉行为的表现.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将语言研究与实际交流真正联系了起来,给当时把语言作为孤立研究对象的学界带来新风.J. Austin( 1962)[1]

        将言语行为解释为三部分:言内行为( locutionary act) ,言外行为( illocutionaryact) ,言后行为( perlocutionary act) .言内行为即言语本身,言外行为关系着言语交流中的意图传达,言后行为则是言语所带来的后果.何自然( 1988)将这三者归结为: 按言之发,示言外之力以及收言后之果.Austin 的学生 Searle 在其 1969 的研究中进一步推动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Searle( 1969,1979)[3 -4]提出的言语行为分类也成为后期接受度最高的分类之一.他将言语行为分为了五类: 断言( assertives) 、引言( directives) 、诺言( commisives) 、感言( expressives) 、宣言( declarations) .各类别独立,不存在重叠的情况.但具体到实际的言语行为时,却多有争议,评价言语行为的归属问题便是其中之一.评价言语行为与抱怨、称赞、同意/异议等言语行为 存 在 交 叉 之 处,例 如,Boxer & Pickering( 1995)[5]认为抱怨行为是一种消极评价行为;Wolfson( 1980,1981,1983,1989)[6 -9]中将称赞归类为积极评价行为; Pomerantz( 1984)[10]中将二次评价行为 认 定 为 同 意/异 议 行 为.据 Searle ( 1969,1979)[3 -4]的研究,抱怨与同意/异议言语行为属于断言类,而称赞则属于感言类.显然,一种言语行为不会因其正负性质而归于不同的分类.那么,评价言语行为的归属又该如何界定? 其属于断言类还是感言类?

        一、言语行为分类的标准

        Searle( 1979)[4]设定了言语行为分类的 12 种标准,其中 3 种标准最为重要,分别为: 言外之力的着力点( illocutionary point) ,适从方向( direction offit) ,心理状态 ( the expressed psychological states) .言外之力的着力点可称为言语行为的最终目的,Searle( 1969)[3]以承诺为例,其言外之力的着力点在于说话者以言语保证履行某事的义务.不同的言语行为可有相同的言外之力着力点,比如,要求与命令的着力点都在于通过言语使听者行某事,但这两者的言外之力却是不同的.适从方向是指言语与实际生活的适从关系,我们是使言语顺应实际生活还是使生活顺应言语,针对此问题,Searle 以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进行了阐述:

        丈夫得到妻子的指令,拿着妻子所列的购物清单去超市购物,与此同时,有一位私家侦探在跟踪他,私家侦探手里也有同样的购物清单.丈夫对照清单一一采购的行为是使生活顺应清单言语的行为,但私家侦探在跟踪丈夫的同时对清单一一确认的行为则是使清单言语顺应生活的行为.这两者的不同也可以用丈夫买错东西的后果来辨认,如果私家侦探发现丈夫将腊肉错买成了猪蹄,他只用划去腊肉写上猪蹄,即可更改; 但对于丈夫而言,即使修改清单,也无法再修正自己的行为.但并非所有的言语行为都符合这两种适从方向中的一种.心理状态,与字面之意不同,并非是言语形成前的心理,而是言语中所表达出的心理.比如,我们可能无心承诺某事,但通过承诺某事,承诺言语中所表达出的心理是我们有心去做此事.言语行为的心理状态与说话者的实际心理可能吻合也可能相违背.这在本文要探讨的评价言语行为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评价言语行为的归属问题,所以首先从 Searle 的分类标准出发,考察断言类与感言类言语行为的性质.就目前而言,对评价言语行为的直接研究寥寥无几,而相关言语行为的研究却广泛进行,如上述的 Boxer & Pickering ( 1995)[5],Wolfson ( 1980,1981,1983,1989 )[6 -9],Pomerantz( 1984)[10]等.因此,本文通过对比评价言语行为与抱怨、异议、称赞等言语行为的异同,探讨评价言语行为在言语行为分类中的位置,旨在为今后中文的评价言语行为研究打基础.

        二、评价言语行为与断言

        断言的言语行为着力点是说话人通过命题性言语,置自己于相信此命题为真的地位.断言类的代表是陈述/主张、抱怨等言语行为,其与评价言语在语言层面上存在不少类似之处.

        例 1: 现代社会,人和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漠.以前说远亲不如近邻,现如今人们都为工作奔忙,邻里之间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了.

        例 1 是两个朋友针对社会问题交换意见时的一段话.其中,评价,主张和陈述行为依次出现如下,想要分辨实非易事.

        a. 评价: 现在社会,人和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漠

       

            b. 主张: 远亲不如近邻

       

            c. 主张 / 评价的根据: 邻里之间没有见面机会.

        如果据此来看,评价与主张/陈述行为似乎相辅相成,当属同类.但,考察言语行为,需要将其放在实际语境中进行.以抱怨行为为例,作为断言类中的一种,抱怨言语行为也使用消极性的评价语言.

        例 2:

        ( 甲和乙是同事,两人一同负责某项目,乙写了一个项目报告,写好后请甲查看)

        甲: 中间好像写得太琐碎了.

        乙: 这样啊,我回去重新改改.

        例 3:

        ( 甲和乙是同事,两人平时互相帮忙对方的项目,乙写了一个项目报告,请甲查看一下)

       

            甲: 中间好像写得太琐碎了.

        乙: 是嘛,不过你知道的,咱们老板就喜欢事无巨细都报告的.

        在例 2 与 3 的语境中,甲与乙的社会距离( so-cial distance) ,社会地位 ( power) ,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件( "甲查看了乙写的项目报告") 都完全一致,唯一的不同在于例 2 中的项目是甲乙共同的责任,而例 3 中甲乙在项目报告上无利益相关.因此对于甲的消极的评价( "中间好像写得太琐碎了") ,乙的回答却有所不同.例 1 中乙提出了修改,例 2中乙却间接地对甲的评价进行了反驳.

        例 4:

        ( 甲去乙方参加一个会议,会议的日程排得太满,大家每日开完会都疲惫不堪.)乙: 这次会议怎么样?

        甲: 大家都说有点累.

        乙: 这次可能是日程太紧了,我们的准备工作也做得不够.

        例 5:

        ( 甲和乙一起去参加一个会议,会议的日程排得太满,大家每日开完会都疲惫不堪.)

       

            乙: 这次会议怎么样?

        甲: 大家都说有点累.

        乙: 是啊,我也这么觉着.

        例 4 与 5 中甲乙并没有共同责任,甚至乙也不对甲的不满负直接责任.甲的评价( "大家都说有点累") 采取了公众视角,乙根据语境不同,在例 3中采用了"解释原因"策略,在例 4 中却以"表达共感"策略进行了作答.如上例所见,例 2 与 4 为甲对乙工作方面的不满,而例 3 与例 5 仅仅表达了甲对某事消极的评价.同样的言语内容,在不同的语境中言外之力的着力点不同,随之的听者的反应也有所不同.言外之力着力点的不同在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 precondi-tion ) 中 可 以 体 现. Olshtain and Weinbach( 1993)[11]对抱怨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进行了设定.

        根据其研究,抱怨言语行为中说话者必然对某种事件的发生抱有期待( 如: 良好的工作报告,安排合理的会议) ,但听者做出了与常理不合的行为( SUA:socially unacceptable act) ,听者的行为对说话人或者公众产生了不快的影响; 同时,说话人认定听者对此SUA 付有责任,并决定表达其不快.与 Olshtain andWeinbach ( 1993)[11]设定的抱怨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不同,评价言语行为显然不需要听者对评价对象负有责任.不论是消极还是积极的评价,都可单纯地出自说话人本心,也因此为听者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留有更大的余地,如例 2 中听者对说话人的消极评价进行了反驳.由此可见,评价与抱怨言语行为在先决条件上有所不同,言外行为的着力点也是不同的.

        根据 Searle( 1979)[4]的研究,断言的另一特征为其言语的可判别性( assessable) ,即,可判别断言言语中说话人意图的真伪.注意,此处的真伪与传统语言研究的真值条件不同,是根据语境判定的言外之力的真伪.如例 3 中甲明知乙方为会议举办方,仍然对会议表达了不满,这无疑违反了礼貌原则( Leech 1983[12]) ,但其不满意图却可判定为真.而评价却不能根据语境判定言外之力的真伪.例 4 中说话人自身是否真的对会议持否定态度不可推定,他有可能仅仅是为了从众心理,而对会议进行消极评价,从而取得与乙的共识.评价言语行为与同意/异议行为则更容易辨识.

        同意/异议言语行为并不需要有实际的评价言语( 如: 是啊,是吗?) ,并且自身并不具有积极或者消极的特性,其特性如 Pomerantz ( 1984)[10]所提议,为表达上的喜好性( preferred) 与非喜好性( dispref-erred) .

        综上所述,评价言语行为与断言的不同可归结为: ( 1) 两者的言外之力着力点不同; ( 2) 评价言语行为意图不能像断言一样判定真伪,评价仅为表明立场,观点,态度等; ( 3) 抱怨与同意/异议言语行为虽然多采用评价性语言,但并不能与评价言语行为混为一谈.因此,评价言语行为并不属于断言类.

        三、评价言语行为与感言

        感言为阐述对先行命题的心理状态的言语行为,诸如感谢,祝贺,称赞等均归此类.感言既不能使言语顺应生活,也不能使生活顺应言语,它的发端基于对先行命题的推断( presupposition) ,因此感言类并无适从方向.由此可见,感言与断言十分不同.

        评价言语行为与感言类都要求言语中表达心理状态,也即态度,立场,观点,感受,感情等.两者在言外之力的着力点上一致.以称赞言语行为为例:

        例 6:

       

            ( 甲是公司的新进职员,乙是老员工,一天乙做了给老板的财务报告,让甲帮忙查看)

       

            乙: 小甲,你核一核这个月的报告.

        甲: ( 大体查看后) 都对,不愧是乙师傅,您什么事上都这么细致.

        例 6 中甲使用了"归功"策略( "不愧是乙师傅") ,表明了自己读完报告后的感受,又紧接着使用了直接赞扬的策略( "您什么事上都这么细致") ,表达了对乙为人方面积极的观点,这与积极性的评价言语行为如出一辙.

        同时,感言也不能辨别真伪,如例 6 中的称赞是否是奉承行为,无法从华丽的言语背后判定.换而言之,我们无从得知甲发言中体现出的积极的评价是真是假.

        感言的另一特点是其没有适从方向,说话人的言语行为并不顺应生活,也不能使生活顺应,感言的言语所顺应的是对先行命题的推断.比如,我们为踩了别人的脚而道歉,此时的道歉行为并不是针对别人的脚被踩到的事实而进行言语上的阐明,也不是通过言语使别人的脚被踩到,而是由踩到别人脚的事实推断出自己应当进行礼仪上的弥补.推断作为先决条件这一点在评价言语行为中有更好的体现.

        例 7:( 甲和乙是同学.甲花了很多时间写了一篇论文,请乙帮忙看看,乙看了后觉得论文的结构太松散了.)甲: 你帮我看看我的这篇论文怎么样?

        乙: 整体挺好的,观点很新颖; 不过这几个地方再加点前言后语就更好了.

        例 7 中,乙的评价完全是基于对先行命题的两个推断: ( 1) 甲希望听到肯定的评价; ( 2) 论文结构太松散是乙认定的事实.因此,在一个评价言语行为中可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两种对立的观点,却仍然不显得突兀.上例中积极的评价也可被认为是称赞.称赞可作为一种言语行为独立进行研究,同时,它也是评价言语行为的策略之一.这样的交叉现象在言语行为研究中并非罕见,如,拒绝言语行为中包含建议策略,而建议( suggestion) 本身也有不少独立的研究.这种现象是由交流目的的交互性所决定的.在实际交流中,我们希望保持礼貌的同时又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意图,维持对方面子的同时也不另自己丢脸,这样的对立在 Grice 的会话合作原则( 1975)[13]与 Leech 的礼貌原则( 1983)[12]中也可窥一二.因此,实际交流中,比起单刀直入而言,我们借重于多种言语行为的效力,使意图表达更具策略性.

        括而言之,评价言语行为与感言在言语行为分类的三大标准上均一致,我们可以说,评价言语行为应归类于感言类.

        四、结论

        本文根据 Searle( 1979)[4]对言语行为的分类标准,对评价言语行为的界定问题进行了探讨.评价言语行为一方面不辨意图真伪,旨在表达说话人观点、态度、立场等; 另一方面,评价言语行为是在对先行命题的推断基础上进行,虽然与抱怨和同意/异议言语行为在语言使用上有交叉点,但并非断言类,仍应归类于感言类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研究自 80年代的 CCSARP①项目以来,主要集中在要求( re-quest) 、道歉( apology) 、拒绝( refusal) 等为数不多的几个研究对象上( 如 Blum - Kulka et al 1984[14],1989[15]; Beebe et al 1990[16]; Byon 2004[17]; Cohen& Shively 2007[18]; Chang 2009[19]) .对评价言语行为的研究随 90 年代功能语言学对评价文本的研究的发展有所抬头,但也仅限于 Mey( 1993/2001)[20]和 Blackwell( 2010)[21]等寥寥可数的对评价语用行为的研究,而语用行为因其重视语言用意的推论多过实际言语的使用,与言语行为仍有不少的区别.

        国内评价言语行为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由此考虑出发,拓展了中文的言语行为研究的同时,也为今后评价言语行为的研究打下基础.① CCSARP 为 Cross - Cultural Speech Act Realization Patterns( 跨文化言语行为认识系统) 项目的简称.

        参考文献:

        [1]Austin,John Langshaw.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1 - 27.

        [2]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7 -27.

        [3]Searle,John R. Speech Acts: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 11 -64.

        [4]Searle,John R,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speech act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1979: 5 -42.

        [5]Boxer,Diana & Lucy Pickering. Problems in the Presentation ofSpeech Acts in ELT Materials: The Case of Complaints [J]. ELTJournal,1995,49 ( 1) : 44 – 58.

        [6]Wolfson,Nessa & Manes J. The compliment as a social strategy[J].Papers in Linguis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Communica-tion,1980: 13( 3) : 391 – 410.

        [7]Wolfson,Nessa. Compliments in Cross - Cultural Perspective [J].TESOL Quarterly,1981: 15( 2) : 117 – 124.

        [8]Wolfson,Nessa."An empirically based analysis of complimenting inAmerican English"[A]/ / N. Wolfson & E. Judd ( Eds. ) . 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Rowley,Massachusetts: New-bury House,1983: 92 - 105.

        [9]Wolfson,Nessa."The social dynamics of native and non - native vari-ation in complimenting behavior"[A]/ / M. Eisenstein ( ed) . Vari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mpirical views[C]. New York:Pienum Press,1989: 219 - 236.

        以上“文学类毕业论文:论评价言语行为属于断言还是感言”由湖南自考网指导老师收集整理。

 

湖南学历提升报名热线:
蒋老师QQ咨询 QQ咨询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2024年自考、成考、网教报名进行中,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自考生网微信公众号、客服咨询号,即时获取湖南自考、成考、网教最新考试资讯。

  • 湖南自考官方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免费拿资料

  • 微信扫一扫咨询

  • 微信扫一扫咨询

免责声明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联系方式 :QQ(393848300)

3、如转载湖南自考生网声明为“原创”的内容,请注明出处及网址链接,违者必究!

市区导航: 长沙市自考  |   株洲市自考  |   湘潭市自考  |   衡阳市自考  |   邵阳市自考  |   岳阳市自考  |   常德市自考  |   张家界自考  |   益阳市自考  |   郴州市自考  |   永州市自考  |   怀化市自考  |   娄底市自考  |   湘西州自考  |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各高校,真实可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实际政策和官方公告为准!

湖南求实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230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