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湖南自考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类 > 文章详情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毕业论文:浅析传统茶文化传承与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交融

2019-02-16 09:19:00
来源:湖南自考网www.zikaosw.com

     自考毕业论文要求考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阅读量,湖南自考生网小编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收集整理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毕业论文:浅析传统茶文化传承与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交融”,以供考生参考。

     摘要:汉语言文学意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汉语言文学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探讨。我国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也在教学改革的敦促下持续更新与完善,而最佳方案仍然在持续探讨中。我国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两者的结合对双方各自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先介绍了茶文化的内容及其传承的意义,然后对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现状做出研究,最后探究了传统茶文化传承与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结合之路。

     关键词:茶文化;传承;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我国汉语言和中华文化的学科。在我国高校教学体系中,最初汉语言文学仅存在于本专业学科内容,后来,随着其文学影响力越来越大,汉语言文学随之被安排在各个专业必修科目中,甚至于连专科也不例外。汉语言文学在各个专业中的广泛渗透与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学趣味性和感染力是分不开的。而我国传统茶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在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上与汉语言文学有许多共鸣,因此可以给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一定的建议。汉语言文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点对象,因此传统茶文化传承与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结合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承有着很大的帮助。另外一方面,茶文化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文化思维,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提高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层次,促进了教学创新。总的说来,传统茶文化传承与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结合是在文化融合现象越来越密集的当今时代下最富有创新和最互利的举措。

     1茶文化内容及其传承的意义

     1.1茶文化内容

     茶文化最初是由饮茶之风所带起来的文化活动,由于茶叶本身具有清心静脾、提神醒脑的功效,因此,非常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且在唐朝时被频繁写入诗词中,以彰显文人的气节与品性。文人对茶的推崇奠定了茶文化的文化属性,为以后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茶文化思想与我国的宗教还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的结合被称之为茶禅文化。文学同宗教都为茶文化注入了深厚的思想内涵,让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特别和极具魅力的文化之一,同时也让茶文化彰显出专属于中华文化的文明礼仪和精神价值。现如今,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已经非常贴近,茶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的重要媒介,比如在节日的问候中茶叶是非常好的礼物,在饭局上,茶是促进交流的绝佳饮品。在学术上,茶文化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独立学科,被称为“茶学”。目前我国高校茶学的内容主要分为茶学科和茶文化两大部分,其中茶学科包括茶叶种植和烹制,而茶文化主要是茶叶发展历史及其在艺术、文学等方面的应用。茶文化精神是整个茶文化的核心,在每个不同的时代下都有不同的表现。目前的茶文化精神更加强调对人秉性的推崇,主张人在生活中能够更加重视自己内心的需求,不必因周围的杂事而乱了本心,对他人持有宽容、仁爱之心,以此促进生活的和谐与进步。

     1.2茶文化传承的意义

     茶文化代表的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因此茶文化传承也就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弘扬和壮大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关系到国家生存与发展,而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关系着这个国家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是否光彩与骄傲。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没有民族文化的国家是缺少根基与信仰的,很难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我国拥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但是,随着国家的改革开发和时代进步,很多西洋文化受到年轻一代的热烈追捧,我国自有的文化却正在成为冷门,这使得民族文化传承变得岌岌可危。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最特别的一个分支,既保留了民族文化的精神灵魂,又与其他外来文化有许多共鸣之处,因此,茶文化传承既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进程,又能够很好地吸收外国文化的精髓,从而弥补自身文化的不足。

     2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现状

     2.1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在汉语言文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文学的视角学到我国历史内容,而这些历史内容也反过来也促进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思维境界上升了一个高度。同其他学科相比,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教学内容渗透了以“人”为本位的人文精神,体现出对人类情感、价值、尊严和人格的探索。初高中语文教师教授的是以字、词、句、段为主线的相关文学知识,而汉语言文学教师不同,他们教授的是以人文情怀为核心的文化内容。通常情况下,汉语言文学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分析历史背景,还要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对人文现象做出分析和想象,从而让学生具有人文素养,这也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汉语言文学培养第二大特点在于其十分注重学生对于文字处理能力的培养,能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让学生掌握更能适应社会变化的文字处理能力,以后在进入到社会工作环境中能够将文字处理能力作为自己特长从而赢得领导的赏识。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为旨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因此,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学生抵制了低俗的生活习惯,让学生以一种高雅、文艺的姿态去面对每天的学习与生活。

     2.2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现状

     就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数据上看,汉语言文学这门专业并不太受到学生的喜爱,且很多就读此专业的学生是因服从调剂而被分配的结果。很多学生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等同于出高中的语文,认为此专业在社会上的就业面比较狭窄,不利于以后自身的发展。这些都属于社会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偏见,而因为这些偏见的存在使得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变得十分被动。同其他专业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繁琐,且理论课程占据绝大多数,让学生有上高中语文课的感觉,容易滋生学生对本专业厌烦的心理。如果以上这些情况无法及时改善,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计划将会很难实现预期目标,最终会阻碍整体高校的汉语言文学培养机制,也不利于我国高校教学事业的进步。

     3传统茶文化传承与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结合策略

     3.1利用茶文化教学增加户外学习的机会

     汉语言文学教学由于理论教学占据绝大多数,导致教学授课几乎都是在课堂上完成,使得教学缺乏趣味性。高校可以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增加茶文化教学科目,为学生提供亲近大自然、考察实地茶文化的机会。汉语言文学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教学,因此,在其教学中增设茶文化科目不仅是高校承担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责任的表现,而且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元素,是教学的创新,也容易增加学生对汉语言教学的好感度。高校可以集体组织学生对茶园进行观光,欣赏茶艺表演,让学生对我国茶文化形成一定的认识和感悟。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角度对于一天的茶文化活动作出总结,对其中的细节进行文化鉴赏,让学生劳逸结合,既能收获到快乐又能同时学习到茶文化知识,最后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能力。

     3.2将茶文化元素应用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

     茶文化元素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普遍了,只是鲜少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将茶文化元素应用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可以增加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魅力,刺激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用文学的思维来理解茶文化。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可以将茶文化元素与汉语言文学内容进行融合。世界文学库里有许多含有茶意象的文学作品,比如含有茶意象的诗歌,以茶为线索的小说等等,多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并从中发掘茶文化的美,这样有利于茶文化植根于学生的心里,为传统茶文化的传承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事实上,汉语言文学教师在自身教学能力的范围内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课堂中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茶文化氛围,通过对茶文化精神的剖析来进一步挖掘汉语言文学的美学内涵,刺激学生的艺术灵感,从而让学生能够建立自身的审美趣味。另外,传统茶文化传承与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结合最终还是需要学生将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学生要意识到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子民的责任,因此,主动学习和了解茶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7):7-18.

     [2]李先明,成积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构建:理论、实践与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6(11):138-145.

     [3]赵景欣,彭耀光,张文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6):28-33.

     [4]钱慧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40-142.

     [5]阮畅.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提高综合能力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146-148.

     以上“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毕业论文:浅析传统茶文化传承与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交融”内容仅供参考,更多自考毕业论文可在本站“自考文学类毕业论文”栏目查看。

湖南学历提升报名热线:
蒋老师QQ咨询 QQ咨询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2024年自考、成考、网教报名进行中,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自考生网微信公众号、客服咨询号,即时获取湖南自考、成考、网教最新考试资讯。

  • 湖南自考官方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免费拿资料

  • 微信扫一扫咨询

  • 微信扫一扫咨询

免责声明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联系方式 :QQ(393848300)

3、如转载湖南自考生网声明为“原创”的内容,请注明出处及网址链接,违者必究!

市区导航: 长沙市自考  |   株洲市自考  |   湘潭市自考  |   衡阳市自考  |   邵阳市自考  |   岳阳市自考  |   常德市自考  |   张家界自考  |   益阳市自考  |   郴州市自考  |   永州市自考  |   怀化市自考  |   娄底市自考  |   湘西州自考  |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各高校,真实可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实际政策和官方公告为准!

湖南求实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230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