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湖南自考网 > 毕业论文 > 政治哲学 > 文章详情

湖南自考社会管理专业本科论文 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

2018-07-23 15:29:43
来源:湖南自考网
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
【 正 文 】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 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
“满足了温饱”的农民们在干些什么呢?是否依旧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古老的生活方式?农村文化现状特征是什么,影响农村文化消费的因素是什么?
为此,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农业部合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此次调查的范围是全国31
8个农村固定观察点, 调查对象为村。
一、农村文化消费的特征
1.农户文化消费冲动不强烈。人们的收入水平是制约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收入
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对各种商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力的大小。而人们的需求又是具有
明显的层次性。从需求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人们的需求首先是表现为对满足生存需
要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在满足了生存需要的基础上,然后逐层递进,形成对满足享
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的各种商品的需求。这种需求发展的层次性要受到收入水平的约束
。在人们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除了满足生存需要以外,就不可能再形成对享受需
要和发展需要的大量需求。所以说,在现阶段农户收入比较低的条件下, 我国农户文
化消费需求的冲动并不强烈。 据统计,1995年农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仅664.53元。
2.城乡文化消费差异显著。(1 )城乡文化消费支出水平差异显著。据国家统计
局数字显示,1985—1991年间,城镇居民每年用于文娱用品的支出逐年略有增加,平
均在60元左右, 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约为6%,而农村居民各年文娱用品仅为10元左
右,约占生活费支出的2 %,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5倍以上。
1992年以来,这种差距悬殊的情况逐步改善。1992年城市人均文娱用品支出为90
.18元,农村为43.77元,城乡比例为2.06;1993年城市人均文娱用品支出为89.10元,
农村为58.38元,城乡比例为1.53;1994年城市人均文娱用品支出为109.21元,农村为
75.11元,城乡比例为1. 45。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这种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2)文化消费的结构不同。从商品类文化消费支出情况看, 城市消费书报杂志
的比例为16.03%,文娱消费耐用机电消费品的比例为 61.73%,而农村消费书报杂志
的比例仅为3.72%, 其余的都用来消费耐用机电消费品,城市文化消费的内容比农村
丰富。农村除少量消费书报杂志,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电视,听收音机,文化生活极
其单调。由于城市的文化设施较齐全,城市人的思想较开化等原因,城市的文化消费
结构比农村合理。从非商品类文化消费支出情况看,城市居民的学杂费、保育费支出
占绝大比重,比例为82.88%,农村的比例为77.48%,从数字本身看,农村的学杂费
、保育费支出略低于城市,似乎农民的负担要小于城市居民,其实不然。城市居民的
学杂费支出略高于农村,是因为农村存在大量的潜在支出。近年来,由于负担不起沉
重的学杂费用,农村大量的学生被迫离开了校门。农民的学杂费负担要比城市沉重。
3.以农耕为经济基础。从社区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来看,农村社区文化主要是建
立在个体农业基础上的,其经济活动主要是从事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的生产。
这些社区居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大海、牧场、林场等自然环境,以家庭为最重要的
社会单位等,这些都使农村社区的人们带有强烈的社区内休戚与共的意识,并使他们
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建立起以农耕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亲属制度、神话传说
等,并逐渐形成了农村社区文化的特点:以家庭小农业为基本经济形式,人们和人文
环境相对的自然关系密切,社会组织性低,人口密度较低,社区文化的一体化比较高
,内部分化和阶层较少,土地、职业、人口的社会流动也较少。人们通常称这种社区
文化为“乡土文化”。
4.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纽带。从社区文化形成的社会结构背景来看,虽然农
村文化和城市文化最初都是以家庭群体为背景的,但是随着手工业从家庭组织中脱离
出来开始,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就在两种越来越不同的社会结构中发展起来,并形成
自己的特色。农村社会结构由于其生产的特点,始终保持着以血缘宗法、家庭群体为
主的结构形式,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社区文化,带有强烈的家庭印迹。其社区关系就
是家庭之间、家族之内、或村内交往为特征的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关系网络。这种社
区关系带有直接性、首属性和紧密性,其交往内容呈多元性,它涉及的范围有生产、
生活、家庭关系等一切可能的方面。
5.农村文化主要受临近社区的影响。从社区文化发展过程所受的影响看,农村社
区文化较为纯朴和单纯。它主要受距离最近的城市社区的影响,但由于历史上农村社
区生产的自给自足,使其文化带有相当强的保守性和单一性。
6.农村文化传播主要依靠人际交往。从文化传播来看,任何社区文化都不是静态
的,它不仅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而且随着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和
传递而发生演变。所不同的是城市文化传播的工具主要是各种现代化的通讯和交通工
具,文化传递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图书馆、文献资料博物馆的实物性传递等。而农
村社区文化的传播则主要依靠人际交往,文化的代际传递也主要是靠面对面的传授,
因而局限性很大。
二、农村文化的分布态势
1.农村文化呈梯度分布。将农村固定观察点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可
发现农村文化消费情况呈梯度分布。
表1 1995年东、中、西部文化消费比较
东部 中部 西部
年内全村订购报刊数 213.90 129.62 51.24
全村年内拥有电视机户数 337.03 285.03 169.05
文化消费支出占生活总支出 7.9 7.4 5.4
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
从表1可以看出,年内全村订购报刊数、 全村年内拥有电视机户数最多的都是东
部,其次是中部,第三是西部。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同样也是由东向西递减。西部与中
部、东部的差距比较明显,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外交往便利,农民的观
念新,素质较高。中部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同外界交流不太广泛,所以文化消费水
平也落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许多地区的农民还没有实现温饱,又
谈何文化消费,所以远远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受经济条件制
约,要想摆脱只有大力发展中部,尤其是大西北的经济。
2.农村文化呈圈层分布。农村文化受城市文化影响严重,越靠近城市文化消费水
平越高,离城市越远,文化消费水平越低。
表2 远、近效农村文化消费对比
全村集体 全村年末拥有 高中以上
图书数量 电视机户数 文化人数
远郊 630.24 272.52 67.12
近郊 1767.55 482.78 84.24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
表2 数据显示,近郊区农民全村集体图书数量为1767.55本,大约是远郊区的3倍
,近郊区拥有电视机户数大约为远郊的2倍,从高中以上文化人数上看,近郊也多于远
郊,近郊书报杂志、电视的消费水平高于远郊,劳动力素质也高于远郊。
三、影响农村文化消费主要因素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经过定性分析得出,由于农村文化服务支出中有70%以上是学杂费支出,所以农
民家庭的人口结构(即6—18 岁人口在家庭成员中所占比例)应该是影响农民文化消
费的重要因素。文化消费支出肯定受收入的约束,因此选入家庭全年纯收入指标。另
外,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家庭主要劳动力文化程度也是影响文化消费支出的因素。
选定这四个指标与文化消费支出做相关分析显示,农户文化消费与家庭人口结构密切
相关,说明学杂费是农民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上文所说的农民文
化消费冲动不强烈这一论点。家庭全年纯收入与文化消费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这表明
收入是拉动农户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长的重要因素。
年份 均值 标准差 最大值 最小值
1986 51.93 102.67 6000 1
1993 343.58 659.64 15000 7
1995 664.5 1140.5 1800 15
年份 变异系数 极值比 样本数
1986 1.98 6000 21259
1993 1.92 2142.8 19459
1995 1.72 1200 11962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
为了进一步探明上述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农户文化消费支出,本文利用中国农
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资料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对农户文化消费支出影响作用依次为
家庭人口结构,家庭全年纯收入。对这两个因素再进行逐步回归,可以看出家庭主要
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而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越大,收入越少,劳动力文
化程度越低。这点是可以理解的,农民的文化素质逐渐增强,如果家庭主要劳动力的
年龄偏大则接受的教育越少,收入也就越少。
四、农村文化消费支出的时空差异
下表的均值和标准差是全国27个省市区农村固定观察点文化消费支出简单算术平
均数,11962 个样本农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1962个样本农户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反映了全国各地农户文化消费支出的离散程度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可反映农户文化消费支出的悬殊程度。这两个值愈大农户文化
消费支出分布愈分散,农户文化消费支出的差距愈悬殊。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1986
—1995年间,各地农村文化消费支出水平相差很大,变异系数均在1.70以上,但有缩
小的趋势。各地农村文化消费支出的差距非常悬殊,最高水平与最低水平相差竟然突
破千倍。令人可喜的是差距也呈逐年缩小的趋势,随着我国各地农民收入水平差距缩
小,文化消费水平的差距必然随之缩小。
五、农村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共消费落后。这主要表现在社会公共文化消费投资较少,各类文化设施
普遍不能满足农户需要。1991年我国科研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门的投资金额为175.
35亿元,仅占基建总投资的8.28%,投向农村文教部门的是少之又少。截止1992年底
,我国还有24%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以图书馆事业为例,据统计全国目前尚有26
个县没有公共图书馆,占全国2184个县的12.3%,全国县以上图书馆藏书总数为2.8 
亿册,人均只0.25册。
2.反文化现象突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逐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文化生活的质量也就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一些农村的农民
自发组成演出队,从生活出发编演一些老少皆宜的小节目,深受欢迎;还有富裕些的
地方请来专业演员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农村文化中存在
的消极现象同样不容忽视。现在“搓麻风”、“迷信风”席卷农村各个角落。有为数
不少的村里最好的建筑当数寺庙。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的辽宁省朝阳县单家店
乡梁家店村的调查,农村出现的“五多”现象值得忧虑。一是***的人增多;二是搞
封建迷信的人增多;三是信仰宗教的增多;四是寻衅闹事,扰乱治安的人增多;五是
中学生辍学的多。上述现象虽发生在个别村,但带有普遍性,如不采取相应对策加以
制止、纠正和引导,必将对农村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同时对农村社会发展,经济繁
荣和精神文明建设也相当不利。
3.农村文化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户对文化的需求
是不同的,但由于文化供给比较单一,农民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目前,看电视已经
成为广大农民的唯一消遣,而电视节目的针对性又差,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
需求。今后应提倡城市的一些专业演出队编演些反映农民生活的节目下乡服务,组织
一些电影放映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观赏性的好片子。另一方面也提
倡农民自编自演,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4.农村女性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资料显示,1995年劳动力
中文盲半文盲比率仍居高不下,为14.7%。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农民追求短期的经济利
益,迫其子女及早辍学做小买卖。另一方面农民负担过重也是主要原因,小学文化比
率为42.34%,与1978 年比没有太大变动,初中文化比率为35.65%,高中为9.05%,
较1978 年略有增长。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十几年来,仍有14.7%的农民目不识丁。农村
文化素质不高在女性人口中表现尤为突出,农村女性文盲率高达28. 09%,较市镇女
性文盲率高1倍。农村第一、二、 三产业在业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91.79%、3.93%、
4.28%,其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极小。 要发展二、三产业,急需大量的劳动力;而第
一产业中,虽然有较多的剩余劳动力,但因其文化素质差,适应不了二、三产业发展
的需求,难以向二、三产业转移;由于农村仍未改变以农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致
使农村经济效益不高。1990年工业劳动者人均产值为15634元, 而每一农业劳动者人
均产值却只有1857元。
5.村、社区没有充分履行文化供给功能。改革之后,农村的社会活动中心向家庭
转移,部分地区村级组织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履行文化供给的职能。这表现在文化基
础设施落后,许多原有设施挪作他用。据调查十几年间农村阅报栏数量,运动场数没
有显著增加,而文化活动室却有所减少。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1、农户文化消费具有的特征:农户文化消费的冲动不强烈, 城乡文化消费差异
显著,农村文化消费主要受临近社区影响等等。特别是农户文化消费具有滞后和超前
并存的特征。农户文化消费滞后指的是农户文化消费增长速度滞后于物质消费(或收
入)增长速度;农户文化消费超前指农户文化消费水平超越经济发展阶段,其增长速
度超过了物质消费的增长速度和收入的增长速度。农村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
大众传播媒介的逐步普及,农民向沿海及发达地区流动。发达地区的生活方式对农户
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农户文化消费的需求被调动起来,不满足于现存状况,由此导
致文化超前的现象。正确认识农户文化消费的特征,把握农村文化变迁的方向,制定
正确的农户文化消费战略,对于农村文化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
意义。
2、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户文化消费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中国农村正处在
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教育、大众传媒等使传统人面临新的生活方式、新的
享乐标准以及新的满足机会,把需求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但过渡性就会满足这些新需
求的能力,比这些需求本身的增长往往要慢得多,于是,需求与前景间,需求形成和
需求的满足间出现了差距,这种差距容易引起挫折和不满。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3、农村文化消费支出主要受农户家庭人口结构、 农户家庭全年纯收入的影响,
因此,应根据农户的收入水平安排农户的文化消费,保持二者的差距在适度的范围内
,以保证农村文化消费健康发展。
TAG标签: 湖南     本科     论文    

湖南学历提升报名热线:
蒋老师QQ咨询 QQ咨询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2024年自考、成考、网教报名进行中,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自考生网微信公众号、客服咨询号,即时获取湖南自考、成考、网教最新考试资讯。

  • 湖南自考官方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免费拿资料

  • 微信扫一扫咨询

  • 微信扫一扫咨询

免责声明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联系方式 :QQ(393848300)

3、如转载湖南自考生网声明为“原创”的内容,请注明出处及网址链接,违者必究!

市区导航: 长沙市自考  |   株洲市自考  |   湘潭市自考  |   衡阳市自考  |   邵阳市自考  |   岳阳市自考  |   常德市自考  |   张家界自考  |   益阳市自考  |   郴州市自考  |   永州市自考  |   怀化市自考  |   娄底市自考  |   湘西州自考  |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各高校,真实可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实际政策和官方公告为准!

湖南求实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230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