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湖南自考网 > 毕业论文 > 教育学类 > 文章详情

湖南自考本科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

2018-07-09 09:01:39
来源:湖南自考网
浅谈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

 

安溪第一中学林少晖

 

[内容摘要]现时我们正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训练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和表达能力;进行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活动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参与精神和参与能力,使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协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协作学习,促进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就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在研究性学习中扮演的角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协作学习法;能力培养

在过去的十年中,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正如***同志指出的:"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不仅要看其在世界先进水平上的成就,而且要看其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全社会科技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就可以为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这是辩证统一的。"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现时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本文试运用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对研究性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21世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变化和发展,即从"计算机文化论"到"计算机工具论",再到现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正是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认识的不断提高。换句话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我们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

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

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6、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将信息技术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起推动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型课程由一系列的主题单元构成,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实施,其优点是研究主题选择的灵活性很强,因而十分有利于不同学校和教师、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条件进行实践,它的缺点是学习内容不系统,且不易体现出学习内容和研究层次的递进序列。如何在保持选择性的同时体现适当的序列性,这是需要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加以研究的问题。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地开放性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训练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和表达能力;进行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活动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参与精神和参与能力,使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研究性学习在我们是门新设的课程,其实这项课程重在全员参与,研究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师的职能

传统的教师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鉴于此,有人认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削弱了,对教师的要求也降低了。果真如此吗?请看《学会生存》一书中的相关内容: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鼓励学生思考,除了此正式职能外,教师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这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更接近于导师的作用。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了学术型、研究型、创新型的素质,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实施。由此看来,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减弱而是增强了,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3、研究性学习与学科的关系

研究型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它的内容和对象不属于某个个体学科,是综合性的,研究的问题也是综合性的问题,必须结合各科知识才能解决。跨学科的当然是综合性的,特别是以往学科分割的情况较严重,强调跨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感到,在单科课程学习中,如能强调本学科内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强调培养的综合性,也是重要的。应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需要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分析、整理、组合、使用,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科知识的巩固、充实和提高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研究实践的体验和感受,将会更深切地感受?quot;书到用时方恨少",从而激起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去,并能广泛猎取知识,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各学科知识的学习。

4、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型课程"怎样评价?它与高考的关系如何?这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研究认为,"研究型课程"的评价与以往的学科教学评价应有很大的不同,它应该重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是让学生通过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重温发明家、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并体验其中的乐趣,与此相应它的评价也就重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运用,重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创造实践过程,强调评价的激励性,努力形成有助于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研究型课程的评价不能、也不可能与高考挂得很紧。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与今后高考实现"三+综合模式"中的综合部分考试又是有关联的,我们期望抓住高考改革的契机来推进研究型课程的实施。通过实施研究型课程,将真正地赋予学生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能是高考无法体现的,但是它的价值却是人所共知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不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当作我们的责任。

三、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1、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2、推行协作学习法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三种:一种是竞争性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互相对立;一种是个别化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独立的;第三种协作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协同工作并共同分享学习目标。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要求辅导教师: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

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角色扮演。

一位哲人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基于此我们不难理解协作学习的价值。

信息技术课本身是技术课,信息技术是一个大的概念,细化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乃是由一项项设置,一步步操作组成,很适于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掌握。只有首先掌握了信息技术,才能更好服务于研究性学习。

3、"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健T谘芯啃匝爸校康餮闹魈逍裕蟪浞址⒒友谘芯抗讨械闹鞫浴⒒院痛丛煨浴Q豢醋髦督ü构痰幕斡胝撸暗男矶嗄勘旰腿挝穸家鞫⒂心康牡鼗袢〔牧侠词迪帧=淌χ皇谴斯痰闹傅颊撸淌Φ闹傅甲饔每梢允寡芯抗谈佑呕茄芯炕疃兄匾囊换贰?

4、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目标。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研究性学习"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5、利用计算机网络促进个性化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重在参与,都能得到发展。然而,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在学习的起始状态、学习的速度、学习的方式以及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等方面都存有显著的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适应这些差异,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此问题,使个性化学习能得以实现。如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双向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在网上质疑问难。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或解答。同时,我们还利用监视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在网上学习状况,为学有困难者指点迷津或作出示范操作, 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促使他们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我们还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允许和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让学生上互联网,在专业网站的BBS上进行问题征解,或在网上寻名师求解难点解法,或查找CAI软件,帮助自己解决难点,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再也不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而把它看成是一种乐趣。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6、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 它是一种注重引导学生去主动搜集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学习方式。它能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层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是因为: 其一,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主动广泛而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信息的多样性就更需要学生去主动地判断、选择和组合。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对研究课题进行剖析。然后,我们再让学生带着各自的疑问,在网络上独立搜索、阅读,合理选择、融合有关信息。从这样的实践中,我们得到了两点启发:一是学生学习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灵活的学习空间和更为丰富多样的背景资料 (如数据、文字、图片、视频等),学生就完全能够去独立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二是面对大量的信息,虽然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尚待提高,但他们在信息面前所表现出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式和充满灵气、体现创新的独特见地是值得让人钦佩的,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层次将会得到新的提升,"素质教育进课堂"定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抢占这一"制高点",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让我们的教育更好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相溶合,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 教基[2000]35号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


TAG标签: 研究性     湖南     本科    

湖南学历提升报名热线:
蒋老师QQ咨询 QQ咨询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2024年自考、成考、网教报名进行中,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自考生网微信公众号、客服咨询号,即时获取湖南自考、成考、网教最新考试资讯。

  • 湖南自考官方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免费拿资料

  • 微信扫一扫咨询

  • 微信扫一扫咨询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联系方式 :QQ(393848300)

3、如转载湖南自考生网声明为“原创”的内容,请注明出处及网址链接,违者必究!

市区导航: 长沙市自考  |   株洲市自考  |   湘潭市自考  |   衡阳市自考  |   邵阳市自考  |   岳阳市自考  |   常德市自考  |   张家界自考  |   益阳市自考  |   郴州市自考  |   永州市自考  |   怀化市自考  |   娄底市自考  |   湘西州自考  |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各高校,真实可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实际政策和官方公告为准!

湖南求实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230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