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湖南自考网 > 毕业论文 > 教育学类 > 文章详情

教育类毕业论文:文化自信与群众路线关系探微

2019-08-19 09:06:00
来源:湖南自考网www.zikaosw.com

       每年的毕业论文都是令众多考生头痛的一件事,湖南自考网小编为教育类专业的考生,收集整理了“教育类毕业论文:文化自信与群众路线关系探微,以供考生参考。

        摘 要:文化自信与群众路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两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范畴,也是学习、研究和宣传十九大精神的两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二者的理论旨趣与历史使命。坚定文化自信与坚持群众路线之间的关系是并行不悖、互动共进的——人民群众是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是文化自信中最深沉、最根本、最可靠、最有劲的力量;文化自信赋予人民群众以智慧和灵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二者的价值旨归,它既仰仗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也亟需文化自信的牵引导航。 

        关键词:文化自信;群众路线;价值;伟大复兴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3.025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3-0118-06 

        文化自信与群众路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两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范畴,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总书记反复强调群众路线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他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1],他亦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文化自信与群众路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新时代背景下,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而又迫切。 

        一、力量之源:文化自信取决于人民群众的创造与传承 

        我国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我国文明之所以能够绚丽多彩、绵延不绝,原因就在于人民对文化的创造、认同及传承。从根本上讲,人民的支持是文化自信中最深沉、最可靠、最有劲的力量,坚定并重塑文化自信需要依靠群众的支持。 

        1.文化自信肇基于人民群众的创造与传承 

        文化一定程度上是指“人化”,即文化是人民群众各种实践活动的产物。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文化自信首先肇基于人民对文化的创造及传承。 

        其一,人民对文化的创造赋丰富了文化自信的内涵。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中国人民先后创造了三种样态的文化,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了生产生活、民风民俗、政治法律、社交伦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及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了人民各个方面的需要。此外,与世界同一时期的其他文明相比,中华文明曾经长期独领风骚、远播世界、影响深远,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历史荣誉感皆来源于此。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在推翻腐朽政治统治与反对残暴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形成的,在革命文化的引领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争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革命文化构成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中国经济社会获得了巨大发展,人民生活获得了极大提高,中国正经历全方位的崛起并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上三种文化都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它们为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 

        其二,人民对文化的传承夯实了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出现文化断层的国家,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民始终注意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曾灿烂辉煌,也曾命途多舛,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饱受内部战乱之苦(如王朝兴替战争),也曾饱受外来侵略之害(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中华文明曾遭到大规模破坏,但由于其自身拥有强大的内生力和抗压力,中华文化基因始终没有被消灭,民族文化始终没有断层,中华民族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仍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慧、方法和能量。 

        其三,人民对文化的保护延续了文化自信的民族血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始终注意保持与周边国家或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并且我国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与民族融合,中华文明也曾在与诸多文明的交流互鉴中获得了新发展,但中华文明始终没有被同化或他化,中华文明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成为世界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文化自信取决于人民群众的选择与认同 

        人类发展史充分表明:文化的存续、发展取决于人民的选择与认同。文化认同就是指人民对“所属文化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4]。众所周知,文化认同除了取决于其自身的特质之外,也与人民的需要和选择相关。此外,对文化选择与认同的分析,既要回到本国纵向历史中进行考察,又要到世界文明的横向场景中进行审视。 

        其一,从我国文明发展的纵向历史进程来看。在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曾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但它们中的有些部分不断式微乃至消亡,有些部分则流传下来并长盛不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其倡导的“天人合一”和谐思想、“祸福相倚”的辩证认知、“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兼爱非攻”的民生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的人格信仰、“慎思笃行”的道德自律、“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及“美美与共”的价值诉求等,满足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美好、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及个人提升等方面的需要和追求,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而流传至今。革命文化既是人民在反对腐朽的政治统治及残暴的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形成的,也是人民在寻求民族独立及人民解放的方案以及对各种方案的对比选择中产生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尝尽了黑暗统治及外敌入侵之苦,为了挽救民族危局,先进的中国人曾先后提出过诸多方案。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士大夫们提出了“洋务运动”,试图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幻想只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就能达到富国强国的目的,“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其理想的落空。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了“君主立宪”,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以拯救民族的沉沦,但“维新运动”仅仅历时103天就宣告失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希望通过参照欧美经验以建立民主共和来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但辛亥革命的果实先是被袁世凯窃取,后来又被北洋军阀继承、争夺并破坏,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家又陷入到政客们无休止的争权夺利及新旧军阀间的混战之中,其继任者不但没有践行“三民主义”,没有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反而背叛革命,建立了反人民的黑暗统治,这表明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方案解决不了当时中国的问题。总之,前人给出的方案都失败了,历史和人民才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国情,紧紧依靠和团结人民,先后创立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革命文化的指引下,我们争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領下,我国经济社会获得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经历了历史的检验,都满足了人民的需要,都得到了人民的选择和认同。 其二,从世界文明发展的横向历史来看。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世界文明就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6]。纵观历史,各国文明都首先是本国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等活动的产物,各国文明浸润、塑造、激励着本国人民。当然,世界文明也是交互发展、互鉴共赏的,但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各国文明首先孕育于自身的民族土壤之中,各国文明首先是本国人民千百年来不断选择与认同的产物。世界文明是丰富多样的,但绝不是唯一的,世界上不存在普世的文明,并且文明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任何国家的文明都不能凌驾于其他国家文明之上。一言以蔽之,世界文明绝不允许文化霸权主义的存在,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取决于其自身的历史,取决于本国人民的需要、选择和认同。 

        总之,文化自信取决于人民的选择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满足了人民的需要,都获得了人民的选择和认同。 

        3.文化自信有赖于人民群众的自觉与自为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有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需要人民共同参与,坚定并重塑文化自信有赖于全体人民的自觉与自为。 

        ***总书记曾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7],“各级党委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8]。文化自觉就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9]。文化自为就是指人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定并重塑文化自信需要人民的自觉与自为。 

        其一,文化需要人民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纽带,是民族的记忆和精神家园,也是打开和了解民族历史的钥匙;革命文化记录着旧中国的悲惨历史,也记录着革命前辈舍生取义、英勇报国的悲壮景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方向、鼓舞斗志。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这三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其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有者,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人民的共同参与。 

        其三,坚定并重塑文化自信,需要人民对各种错误思想进行抵制和斗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纠纷暂时凸显,我国出现了“文化复古主义”等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或思潮,它们要么是反科学的,要么是落后腐朽的,要么是阴暗消极的,要么是目光短浅的,它们反映的仅仅是极少数人的眼前利益,背离了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无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此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不断交锋、融合,我们必须扭转西方文化从属者、跟随者的被动局面”[10]。 

        二、智慧之光:文化自信赋予人民群众以智慧和灵魂 

        文化自信赋予人民群众以智慧和灵魂:文化自信能够为人民群众贡献智慧方法;文化自信能够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文化自信为人民群众铸造价值灵魂。 

        1.文化自信为人民群众贡献方法智慧 

        文化形成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之中,一定程度上,文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经验的凝练、总结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其生动体现,它们都为个人发展、国家变革、社会进步提供智慧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是对古人生产经验与生活智慧的概括总结。生产经验方面,主要是各种劳动工具的发明及工艺工序的概括,如天文历法、水利工程及四大发明等。生活智慧方面,则主要是指处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法则和要领,如个人层面的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等思想;社会层面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追求;人与自然方面的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等理念。总之,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和引领,中华民族就无法延续至今。当前,古人的智慧和方法,至今仍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重要借鉴。 

        革命文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智慧方法。具体来看,“为人民服务”明确了党的宗旨,党的革命事业争得了人民的支持;革命分“两步走”明确了革命的步骤和阶段性任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指明了革命的武装斗争形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争取多方支持以瓦解敌人阵营的有力武器;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运动战及阵地战等战争形式的灵活结合,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长征精神,鼓舞着人民军队的士气和意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总之,没有革命文化的引领就很难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教训和方法智慧。总体而言,***思想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它指导中国人民夺取了革命的胜利,争得了民族独立,也为我们提供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理论从各个方面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为我们治党治国提供了宝贵经验。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为我国实现产业升级、科学发展和社会转型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發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坚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和方向。没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取得巨大成就。 2.文化自信能够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人民是文化的享有者和受益者,文化能充实生命、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实现价值、升华灵魂。 

        文化对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满足体现在方方面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1],启迪着人们奋发图强、永不停息;“上善若水”意在教导人们养成像水一样的至高至柔的品性,以达成容纳天下的胸襟和气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寄托着人们超尘脱俗、远离喧嚣的美好愿望;“清明上河图”既展示了北宋时期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城市的繁荣景象,也寄托了人们对安定美好生活的向往;青花瓷等陶艺品,既体现着工匠们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彰显着人们对陶艺美的情趣与追求;书法,既能满足人们对文字审美的视觉享受,又能调节人的情绪,锻炼人的意志,提升人的修养;音乐,既能满足人们听觉上的需求,又能让人接受艺术熏陶,净化灵魂,等等。革命文化方面,它记录着英雄们为国家和人民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英雄壮举,也表达了人们对民族独立、国家稳定及社会和谐的良好期盼,鼓舞着人民的斗志,也警醒着后人要忆苦思甜、居安思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马列主义、***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体系则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层面反映着满足着人们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方面的需要,也引领着人们的思想与追求,等等。 

        3.文化自信为人民群众铸造价值灵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就像***总书记指出的,“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12]。文化自信铸造着人们的价值灵魂,塑造着人们的品格,提升着人们的道德修养,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向前。 

        价值观是文化自信中最核心的内容,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它彰显着中華民族精神,铸就着中华民族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概括和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囊括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的内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列主义、***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的指导思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我国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我国的性质、指导思想、共同理想及最高理想等内容,决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换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照亮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和方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则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激励着人们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向前。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我们评判真善美、假丑恶的重要标准,它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 

        三、伟大复兴:文化自信与群众路线的价值旨归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我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更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与践行群众路线的价值归宿。 

        1.伟大复兴是群众路线与文化自信的价值归宿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它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与群众路线精神实质高度一致,是群众路线的终极目标,它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旨归。 

        其一,伟大复兴体现群众路线的终极价值。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根本上讲,群众路线的本质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从价值观层面来看,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与群众路线高度契合,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彰显,因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群众路线终极价值的体现。 

        其二,伟大复兴彰显文化自信的理论旨趣。文化自信是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服务的,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为我们战胜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切挑战和危险提供智慧和力量。 

        因此,群众路线与文化自信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更快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全体人民提供依靠、贡献力量,也需要文化自信贡献智慧、牵引导航。 

        2.群众路线为伟大复兴提供依靠、贡献力量 

        其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辈中国人艰苦奋斗、孜孜以求的理想,这个理想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振兴民族的伟大事业必将得到人民的认同、支持和参与。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及军事外交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正经历全方位的崛起,人民既是这一伟大时刻的见证者,更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推动者。 

        其二,人民是“中国梦”的享有者,也是“中国梦”的编织者。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就是中国人民翘首期盼的“中国梦”,从根本上讲,“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首先,人民是“中国梦”的享有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求我们切实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次,人民又是“中国梦”的编织者,“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但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民族与个人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命运共同体,国家富强了民族才能振兴,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又为人民幸福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我们每个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享有者和编织者,“中国梦”的实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因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能只依赖于某个人或某些人,而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 其三,实现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人民群策群力、身体力行。首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人民发挥聪明才智。民族复兴的征程虽然伟大,但也充满挑战甚至遍布荆棘,加之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各种矛盾暂时凸显,这就既需要人民发挥聪明才智,为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也要求人民拥有一定的智慧和气度来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问题。其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人民身体力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3],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而成,也绝不能是空洞的口号,空谈只会误国,实干才能兴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人民团结一心、锲而不舍、艰苦奋斗。 

        3.文化自信为伟大复兴贡献智慧、指明方向 

        其一,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彰显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价值追求,夯实着中华民族自信的历史根基,它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延续及发展贡献了方法智慧。当前,国内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国际社会正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解决仍然需要文化自信提供智慧方法,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调适和解决需要借鉴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因此,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坚定并重塑文化自信,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其二,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中国精神就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联结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強国之魄[14]”,它鼓舞着人民的斗志,塑造着人民的品格,坚定着人民的信仰,铸就着人民的灵魂。中国精神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正是在中国精神的鼓舞下,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才取得了成功,我国改革开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 

        其三,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照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道路,没有正确的道路,中国革命不可能取得成功,改革开放也不可能取得巨大成就。中国道路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是改弦更张的邪路,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之路、圆梦之路。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唯有如此,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才不会偏离方向,民族复兴也才能早日实现。 

        综上所述,人民群众是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文化自信赋予人民群众以智慧之光,二者之间是并行不悖、互动共进的,二者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又是文化自信与群众路线的价值归宿。 

        参考文献 

        [1] ***.***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 

        [2][12][1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3). 

        [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4). 

        [4] 陈世联.文化认同、文化和谐与社会和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3):119. 

        [5] 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125. 

        [6]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25(2). 

        [7][8]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5、28. 

        [9] 费孝通著,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与中华炎黄文华研究会合编.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216. 

        [10] 姜喜任.论***关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三个方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141. 

        [11] 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解[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2. 

        [14]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1). 

        以上“教育类毕业论文:文化自信与群众路线关系探微”由湖南自考网指导老师收集整理。

湖南学历提升报名热线:
蒋老师QQ咨询 QQ咨询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2024年自考、成考、网教报名进行中,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自考生网微信公众号、客服咨询号,即时获取湖南自考、成考、网教最新考试资讯。

  • 湖南自考官方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免费拿资料

  • 微信扫一扫咨询

  • 微信扫一扫咨询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联系方式 :QQ(393848300)

3、如转载湖南自考生网声明为“原创”的内容,请注明出处及网址链接,违者必究!

市区导航: 长沙市自考  |   株洲市自考  |   湘潭市自考  |   衡阳市自考  |   邵阳市自考  |   岳阳市自考  |   常德市自考  |   张家界自考  |   益阳市自考  |   郴州市自考  |   永州市自考  |   怀化市自考  |   娄底市自考  |   湘西州自考  |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各高校,真实可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实际政策和官方公告为准!

湖南求实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230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