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湖南自考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类 > 文章详情

湖南自考本科论文 企业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8-04-25 11:09:44
来源:湖南自考网
企业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



面对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已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企业是国家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因此,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推动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解当前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现状和问题,从而通过创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解决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2000年8~10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2000?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是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第八次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按照我国企业的实际构成情况进行等比例抽样,采用邮寄问卷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0份,回收问卷5126份,其中有效问卷5075份,有效回收率为33.8%。通过对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说明本次调查结果有效。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2.3%、 6.5%、4.7%、9.8%。3.3%和3.4%。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占52.3%,中部和西部分别占25.6%和22.1%。从企业不同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25.8%、47%和27.2%。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38.2%和61.8%,在非国有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占22.8%,股份有限公司占11.3%,集体企业占9.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6.7%,股份合作企业占6.1%,私营企业占4.3%。



本次调查的企业经营者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或党委书记的占94.9%,其他职务的占5.l%;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的占82.8%,其中具有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占40.9%(详见表1、表2、表3)。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经营者比较重视企业创新工作,把创新视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学历高、年纪轻的经营者风险意识较强,更具有创新精神;企业经营者普遍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持积极乐观态度,技术创新方式逐渐步入以国内自主开发为主的道路;企业管理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管理技术与手段的信息化程度日趋提高;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制的企业比重在增加,企业经营者的收入逐年增长。



调查结果同时表明:虽然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但总体创新水平还不高;许多经营者感到观念创新难度较大;管理组织形式的创新相对滞后,技术创新人才缺乏;现行企业经营者的任用制度与经营者的期望尚有较大差距;政企职责不分和产权改革滞后仍是制度创新中的主要障碍。为此,企业经营者希望全社会培育和倡导创新文化,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建立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突破制度创新瓶颈,加大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力度,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迎接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

一、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容,而经营者风险偏好程度的大小则是经营者创新意识强弱的重要表现。关于经营者创新意识,本次调查涉及到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经营者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是对经营者风险偏好程度的测评。

(一) 企业经营者把创新视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针对“最能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是什么?”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勇于创新”的比重最高,为47.7%;约有三分之一左右选择了“敬业”、“追求最大利润”和“实现自我价值”,比重分别为35.2%、33.6%和31.5%;另外还分别有20.8%和19.6%的经营者选择了“敢于承担风险”和“乐于奉献”;与之相比,选择“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较少,比重分别为2.7%和1.7%。由此可见,目前企业经营者把创新视为首要追求的企业家精神。

从不同年龄段看,对于风险和奉献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总的来说,年长一些的经营者对“乐于奉献”的认同比重较大,年轻的经营者选择“敢于承担风险”的比重较大,特别是35岁以下年轻经营者认同“敢于承担风险” (28.2%)的比重明显超过其他年龄段(20%左右),但他们认同“乐于奉献”的比重却比较低,为10.7%。需要特别指出的是,36~45岁年龄段的经营者选择“实现自我价值”的比重为35.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一方面表明这个年龄段的经营者对自我实现的要求较为强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个年龄段是经营者成就事业的关键时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见表4)。



从不同学历看,学历越高选择“勇于创新”的比重越大,研究生的比重为56.4%,而初中及以下的比重为38.2%,但是,选择“乐于奉献”和“吃苦耐劳”这两个选项的比重,却随着学历的提高而降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经营者选择“乐于奉献”的比重为27.6%,选择“吃苦耐劳”的比重是8.9%,而研究生学历的经营者选这两项的比重分别是13.8%和1.9%。其他选项受学历差异的影响不大。以上结果表明,创新意识的形成与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见表5)。



(二)学历高、年纪轻的经营者风险意识较强。

本次调查还对企业经营者的风险偏好程度进行了测评。当问及“假设给您一次投资机会,面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和收益,您选择的投资项目是哪项”时,调查中将企业经营者对项目风险的偏好程度分为“过度保守(100,4,0)”、“比较保守(90,7,一5)”、“稳健(80,15,-10)”、“一般风险(60,50,-30)”、“过度风险(40,100,-50)”和“超常风险(10,300,-100)”等6个等级,括号中的数字依次代表项目“成功率(%)”、“成功后年收益率(%)”和“失败后损失率(%)”。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在项目投资过程中,有42.3%属于“稳健”型,35.5%属于“一般风险”型。除此之外,其他类型所占比重较小。调查结果显示年龄的差异对风险偏好程度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对于过度和超常风险项目,35岁以下经营者选择的比重接近20%,而56岁以上的经营者则只占7%。另外,对于一般风险项目,46岁以上经营者选择的比重低于45岁以下的;而且选择稳健投资项目的比重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由此可见,企业经营者总的风险偏好程度位于中等水平,既不偏向保守,也不冒过度的风险。但年龄因素对风险的偏好程度有一定影响,年龄越大越趋于规避风险,年龄越小则越敢于承担风险(见表6)。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的经营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对于那些比较保守和过度保守的项目,学历较低的经营者选择的比重较大,初中及以下、高中学历的比重分别为19.2%和17%;而大专和大学本科的比重则在11%左右;研究生的比重最低,为6.8%。对于那些稳健和一般风险项目,选择的比重随着学历的提高而增加,研究生学历的选择比重最高,为别81.9%,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的选择比重最低,为66.7%。对过度风险和超常风险项目的选择比重,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明显大于大学及以上学历的经营者。由此可见,较高学历的经营者对风险的偏好趋于稳健,相对来说,较低学历经营者的风险偏好或趋于保守或趋于冒险(见表7)。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本次调查着重了解了经营者对高新技术发展、技术创新方式与资金来源、妨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等问题的认识和判断。

(-)多数经营者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持积极乐观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经营者(60%)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前景持乐观态度,其中认为“非常乐观”的比重为8.5%,“比较乐观”的比重为51.5%。相反,持不乐观态度的比重较小,仅为11%。调查结果显示,从木同类型企业看,经营者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前景的乐观看法相差不大(见表8)。



从企业是否涉足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查结果看,目前已经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为15.0%,相当多的企业(56.8%)准备进入高新技术产业,这个数字比没打算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高28.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虽然目前已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比重不高,但打算进入的比重大大高于不准备进入的企业,因此,可以预计,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景比较乐观。从不同类型企业看,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前景更为看好,尤其是上市公司更加明显,已经进入的比重高出总体水平对个百分点(见表9)。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那些准备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在“用高新技术改造原有产业”和“投资新的高新技术项目”两种进入方式中,绝大部分选择的都是改造的方式(73.3%)。从不同类型企业看,只有上市公司例外,其选择投资的比重(51.5%)大于改造的方式,这说明融资渠道畅通与否对于投资新的高新技术项目十分重要(见表10)。



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准备进入的高新技术投资领域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新材料、环保新技术和信息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27.1%、23.l%和23.0%。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准备进入到生物技术及新医药和新能源领域,比重分别为16.5%和8.1%。另外,总的看来,企业类型差异对准备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影响并不明显。惟一例外的是上市公司,与总体水平相比,上市公司准备进入的领域更多的集中于信息产业(35.0%)和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领域(27%)。另外,东部企业选择信息。新材料产业的比重略高,而中、西部企业选择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环保新技术产业的较多(见表11)。



(二)企业技术创新方式逐渐步入以国内自主开发为主的道路。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以“自主开发”的方式实现的比重为48.9%,名列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各种方式的首位,企业采用的其他技术创新方式依次为:“与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开发(35.0%)”、“与国内其他企业合作开发(21.2%广和“国内引进(20.1%)”;相比之下,与国外合作开发或引进的比重较小,依次为“国外引进(16.8%)”、“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发(9.l%)”、“购买国内研究机构为己所用(8.4%)”和“与国外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开发(2.3%)”。由此可见,企业当前实现技术创新的方式主要依赖于国内新技术资源。

从不同类型企业看,高新技术企业选择“自主开发”和“与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分别为63.4%和50.1%;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东部企业采用“国外引进”方式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分别为29.2%、26.6%、26.2%和20.3%(见表12)。



(三)技术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

调查结果显示,技术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的投入和银行贷款,比重分别为84.7%和58.l%。其次是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比重为17.8%。而技术创新其他形式的资金来源比重都较小,特别是来源于国内外的风险投资比重非常小,仅为4.5%。从不同类型企业看,高新技术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中、西部企业在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方面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占有优势,比重分别为28.4%、25.0%、22.9%和20.4%。有近60%的上市公司是从股市中筹集技术创新资金的(见表13)。



(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

针对妨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59.4%的经营者认为“创新人才缺乏”是妨碍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排在第二位、三位的因素是“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和“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比重分别为40.7%和36.8%;对其他妨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选择比重都在20%左右。从不同类型企业
看,针对妨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对于“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表现出较大的关注,比重为36.4%;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者则比较关注“知识产权保障不力”,比重为26.5%,二者分别比总体水平高12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中、西部企业与东部企业相比,选择“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的比重高出7个百分点,而选择“知识产权保障不力”的比重低近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加大创新人才开发和引进力度、拓宽创新资金引进渠道和建立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是当前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全社会也应在保护知识产权和提高创新风险所对应的收益方面加大力度(见表14)。


企业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

2001-07-25

三、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管理创新是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作用的保证,本次调查主要涉及企业组织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一) 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但组织创新总体水平相对滞后。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一半以上(54.3%)企业的组织形式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制”,另有24.8%的企业采用“母子公司制”,还有少数企业采用“事业部制”、“矩阵制”和“多维立体制’等新型组织形式,这表明企业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不同类型企业看,大型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采取“直线职能制”的比重较总体水平低12个百分点以上,同时采取“母子公司制”的比重较总体水平高9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上市公司显得尤为突出。但是,与国外大型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事业部制比重较高的情况相比,国内大型企业采取事业部制的比重与中小企业持平,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事业部制的比重也不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企业组织形式创新的总体水平仍相对滞后(见表15)。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特点之一是一些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培训中心和信息中心,比重依次为39.6%、26.2%和22.0%;另外,组建企业集团、与相关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以及建立科工贸合作关系也是企业目前比较重要的组织结构变化。不过仍然有26%左右的企业在组织结构上没有变化。从不同类型的企业看,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的比重高达70.4%。大型企业建立3个中心的比重都高出总体水平12个百分点以上。国有企业建立培训中心和信息中心的比重明显大于非国有企业。由此可见,企业规模和所有制方式的差异,对企业有关组织机构的建立有较大的影响(见表16)。



(二)管理技术与手段日趋现代化,但仍有待加强。

目前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手段被应用到企业管理中。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企业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三分之一左右的企业采用了“办公自动化(OA)”、“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管理信息系统(MIS)”。从不同类型企业看,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比较重视应用新技术手段进行经营管理。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比总体水平高出13个百分点左右,企业内部联网程度也远远高于其他企业,其比重分别达到55.2%和49.8%;高新技术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程度最高,其比重为51.0%;上市公司则相对重视建立企业内部网和管理信息系统,其比重分别为55.2%和52.6%。另外,东部企业在管理中采用新技术手段的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企业(详见表17)。



管理中的新技术手段应用于不同行业企业管理的调查结果显示,14.1%的企业已应用了“企业资源规划(ERP)”。其中,房地产业比重较高,为18.7%;建筑业和制造业比重分别为15.3%和14.6%,其他行业的比重比较低,均在10%左右。另外,在制造业中有11.8%和5.9%的企业采用了“制造资源计划(MR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采用这两项技术的最多,比重分别为24.5%和14.8%。纺织业和医药制造业企业采用这两项技术的比重较低(见表18、表19)。




有关企业经营中网络技术应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企业(47.6%)建立了自己的网页,24.0%的企业建立了WWW网站,22.0%的企业建立了局域网,21.5%的企业正在策划网上交易,15.0%的企业正准备投资网络项目。另外,有21.3%的企业在经营中没有直接利用互联网。从不同类型企业看,上市公司网络技术的应用情况比较好,建立WWW网站和局域网的比重分别为47.4%和49.4%。相比之下,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网站、企业局域网建设方面的优势并不十分突出。另外,中小企业和中、西部企业应用各项网络技术的水平普遍较低(见表20).



由此可见,企业的经营管理已逐渐步入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轨道,尽管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水平还不高,但这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中信息技术和手段应用的巨大潜力。

四、制度创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能否不断地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既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也是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次调查将企业经营者任用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创新状况,以及企业制度创新的主要障碍列为重要的调查内容。

(-)普遍希望实行“组织选拔与市场选择相结合”的任用制度。

针对企业经营者的任用制度,调查涉及了“经营者任现职的途径”和“现阶段经营者任职的最佳途径”两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现职都是由组织任命的,非国有企业由组织任命的占近30%,59.2%的上市公司经营者是组织任命的。从期望的任职方式看,几乎所有类型企业的经营者(99.2%)都没有把组织任命当作是理想的选拔任命方式。从其他企业经营者任用形式看,非国有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自己创业的,比重为32.9%。调查显示,从经营者的期望看,70%-80%都认为采取组织选拔与市场选择相结合。市场双向选择两种形式是理想的经营者任用方式。但是,目前采用这两种方式的企业比重较低,即使是比重最高的上市公司,也仅分别为21.l%和6.3%。由此可见,当前经营者的任用形式与经营者期望的任用形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有企业经营者对“组织选拔与市场选择相结合”的任用方式的期望更高一些(见表21)。



(二) 月薪和奖金仍为经营者收入的主要形式,高收入者比重明显增加。

调查结果显示,经营者的收入形式仍然以“月薪和奖金”为主,其他收入形式为辅,前者比重为80.6%,而“股权”、“年薪制”和“风险抵押承包制”等收人形式的比重分别为22.0%。18.8%和11.4%。从不同类型企业看,上市公司实行年薪制的比重较大,为31.8%;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年薪制”的比重也略高于总体水平。相比之下,国有、非国有企业的差别对收入形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权”上,非国有企业经营者拥有企业股权的比重较大,比国有企业经营者高出30个百分点。东部企业与中。西部企业相比,实行“年薪制”和“股权”的比重高出6个~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风险抵押承包制”的比重明显低于总体水平,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这种改革初期经常采用的收入形式在新兴企业中的影响在降低(见表22)。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在股份制企业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持本企业股份占企业总股本的比例在10%以下的比重为43.1%,在10%~30%之间的比重为23.7%,在30%以上的比重为33.2%。从不同类型企业看,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公司高层持股的份额较小,80%左右都在10%以下;而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高层持股的份额较大,比重分别为41.7%和36.l%(见表 23)。



调查结果显示,在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中,仅副总经理以上高层管理人员持股的企业比重为14.3%,包括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以上持股的企业比重为24.2%,全体人员都持有股份的企业比重为61.5%。从木同类型企业看,80%以上的国有控股公司属于全体人员都持有股份;仅副总经理以上高层管理人员持股的企业比重最多的是上市公司,为46.0%;其次是高新技术企业,比重为23.7%(见表24)。



从经营者年收入水平看,调查结果显示,接近89%的经营者的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下,其中,2万元以下的比重为41.7%,2万~4万元。4万~10万元的比重分别为27.l%和19.7%。相比之下,非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水平较高,收入10万元以上的比重分别为21.5%、21.5%和21.4%,高出总体水平近10个百分点。另外,国有企业和中、西部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比重分别为50.3%和57.2%,而50万元以上收入的经营者在国有企业中几乎没有(0.2%),在中、西部也仅占2.1%。与以往收入水平相比,经营者收入水平逐年增长,但是,近年来非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水平增长相对较快,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的差距明显加大(见表25)。



(三)政企职责不分和产权改革滞后仍是制度创新中的主要障碍。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当前企业制度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障碍,经营者关注最多的是“政企职责不分”和“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比重分别为40.4%和39.1%;其次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和“改革法律法规不配套”,比重分别为30.8%和27.9%;再次是“没有形成职业企业家队伍”和“缺乏创新动力”,比重分别为24.6%和22%。从不同类型企业看,经营者对制度创新障碍的认识有一定差别。在上市公司中“政企职责不分”所占比重高出总体水平9个百分点,这表明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对行政干预反映比较强烈。另外,国有企业对“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反映强烈,比重为35.4%,较非国有企业高出10个百分点,而非国有企业则比较看重“改革法律法规不配套”,比重为33.3%,较国有企业高10个百分点。总的说来,政企职责不分和产权改革滞后仍是制度创新中的主要障碍(见表26)。



五、对企业创新状况的评价

除了以上各项企业及其经营者创新状况的调查以外,本次调查还了解了经营者对企业创新状况的总体评价,包括经营者对创新在企业工作中受重视程度的评价,对企业各项具体创新工作的评价,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一) 对创新在企业工作中受重视程度基本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创新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受重视程度,41.1%的经营者认为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43%的经营者认为一般,15.9%的经营者认为不太重视或很不重视。认为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的经营者比认为不太重视或很不重视的经营者多2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经营者对创新在企业工作中受重视程度还是基本满意的。但是,相对于企业的其他各项工作来说,企业创新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调查结果显示,经营者对充分满足顾客需求、提高员工素质和积极性、增加销售收入、控制成本等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认为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的比认为不太重视或很不重视的多50个百分点以上(见表27)。



(二)对企业各种创新工作的评价。

针对企业各项创新工作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对管理创新感到满意的经营者比重最大,为44.0% ,以下依次是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比重分别为25.1%、23.7%和21.8%。从不同类型企业看,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创新感到满意的比重最大,为46.6%,其次是管理创新、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再次,国有企业除管理创新的满意程度高于非国有企业外,对其他三项创新的满意程度都低于非国有企业。由此可见,在当前各项企业创新工作中,经营者对管理创新相对比较满意,而对其他各项创新的满意程度都不太高(见表28)。



针对各项创新工作的困难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对观念创新感到困难的经营者比重最大,为42.7%,以下依次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比重分别为24.8%、21.2%和21.l%。从不同类型企业看,国有企业认为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的困难程度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由此可见,在当前各项创业创新工作中,经营者普遍感到观念创新最为困难,而对国有企业来说,制度创新的难度也较大(见表29)。



(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因此,经营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也成为此次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组织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等三个方面。认同生产制造能力和研究与开发能力的比重相对低一些,分别为37.5%和对33.7%。而选择资金投入能力和企业文化氛围的比重较低,分别为22.3%和17.4%。从不同类型企业看,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者更加看重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比重高达62.6%,但不太看重经营组织能力,比重比总体水平低近16个百分点。再有,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见,除高新技术企业外,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者都比较看重企业的市场营销、经营组织和战略决策能力,对于研究开发能力的重视程度略有不足,对于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不够重视(见表30)。



六、建议及对策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企业经营者越来越重视各项创新工作,并取得较大成绩,但企业创新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还不相适应。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提出以下一些有关企业创新的建议及对策。

1.树立创新意识,强化观念创新。企业经营者应坚定以创新促进企业发展的信念,要善于不断突破现有观念的束缚,对新思想、新变化、风险乃至失败都抱有积极的态度,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主动地吸收外部新的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风险承受能力。

2.改善创新环境,深化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乃是当前我国企业创新的一个瓶颈,继续推进政企职责分开,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政府应切实转变职能,进一步推进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企业也应主动积极参与制度创新,进行产权变革,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3.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技术创新。企业要继续努力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掌握和发展核心技术,维护和运用知识产权,建立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多方面拓展技术创新融资渠道。

4.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工作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保证。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针对薄弱环节,不断强化管理创新。企业在继续做好组织创新、管理技术和方法创新的同时,还应逐步加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资本运营和企业文化等深层次综合性管理创新工作。

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融合各方面的创新工作,使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全社会也应大力培育和倡导一种创新文化,建立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作者: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课题组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52期) 
TAG标签: 湖南     对策     现状    

湖南学历提升报名热线:
蒋老师QQ咨询 QQ咨询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2024年自考、成考、网教报名进行中,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自考生网微信公众号、客服咨询号,即时获取湖南自考、成考、网教最新考试资讯。

  • 湖南自考官方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免费拿资料

  • 微信扫一扫咨询

  • 微信扫一扫咨询

免责声明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联系方式 :QQ(393848300)

3、如转载湖南自考生网声明为“原创”的内容,请注明出处及网址链接,违者必究!

市区导航: 长沙市自考  |   株洲市自考  |   湘潭市自考  |   衡阳市自考  |   邵阳市自考  |   岳阳市自考  |   常德市自考  |   张家界自考  |   益阳市自考  |   郴州市自考  |   永州市自考  |   怀化市自考  |   娄底市自考  |   湘西州自考  |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各高校,真实可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实际政策和官方公告为准!

湖南求实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23047号-2